公元219年,是季汉势力达到巅峰的一年; 公元219年,对季汉来说是个高光时刻,也是转折之年。刘备通过多年经营,终于把势力推向了巅峰。然而,历史告诉我们,越是风光无限,越可能危机四伏。接下来,我们就从季汉的巅峰表现入手,一步步剖析它衰落的深层原因。 到219年,刘备拿下了汉中,干掉了曹魏名将夏侯渊,掌控了益州54州之地。东三郡主动归附,荆州三郡则由关羽坐镇。算下来,季汉的地盘比东吴还大。汉中是北伐的桥头堡,荆州扼守长江咽喉,益州提供粮草兵源,这布局简直完美,为北伐大计打下了扎实基础。 兵力上,季汉也不含糊。汉中有魏延的1.5万精锐,江州有张飞的1万雄兵,东三郡由刘封、孟达守着约6千兵,荆州有关羽的5万大军。刘备自己坐镇成都,手握10万主力,总兵力高达18万。这实力,足以跟曹魏、东吴掰掰手腕。尤其是汉中战役,黄忠在定军山设伏斩夏侯渊,硬是把季汉的军事名声推到了顶点。 关羽在219年发动北伐樊城,战绩亮眼。他趁汉水暴涨,水淹曹军,俘虏了于禁和三万部众,还砍了猛将庞德。这仗打得曹操都慌了,甚至考虑迁都躲风头。关羽的威名传遍中原,季汉的声望也跟着水涨船高,史书上直接给他封了个“威震华夏”。 诸葛亮的“隆中对”早就规划好了:占荆州、益州,等时机成熟就两路北伐。到219年,前期目标基本实现,汉中和荆州到手,北伐的跳板搭好了。只要再等等天下大乱,就能动手。可惜,历史没按剧本走。 季汉虽然看着风光,但内部和外部的麻烦已经悄悄埋下,随时可能炸雷。 关羽在荆州管得严,跟部将糜芳、傅士仁关系很僵,这俩人后来直接投降东吴,坑惨了关羽。他还对孙权态度傲慢,言语不客气,把东吴得罪狠了。刘备这边呢,太指望关羽北伐,没怎么管荆州后方防守,给了东吴偷袭的机会。内部的小裂缝,到关键时刻就成了大窟窿。 孙权早就盯着荆州,眼红得不行。219年,他看关羽忙着北伐,派吕蒙偷袭荆州。糜芳、傅士仁因为跟关羽不对付,直接开门投降。荆州一丢,关羽后路没了,季汉的战略布局瞬间崩盘。这背刺,真是够狠。 曹魏被关羽打得够呛,但曹操没闲着。一边考虑迁都避风头,一边跟东吴偷偷勾搭,联手搞季汉。这招釜底抽薪,加速了季汉的倒霉进程。 巅峰没维持多久,季汉就接连挨了几记重拳,直接元气大伤。 关羽在樊城打得太久,粮草撑不住了。东吴偷袭荆州后,他赶紧撤军,结果被吴军围困,在临沮被俘杀了。关羽一死,季汉不仅丢了个顶梁柱,荆州也彻底没了,北伐计划泡汤。 关羽死后,刘备气得不行,221年不听诸葛亮劝,硬要打东吴报仇。刚开始还行,攻下巫峡、秭归,可吴将陆逊不跟他硬拼,用坚壁清野拖时间。半年后,蜀军累得不行,陆逊一把火烧了连营,蜀军死伤惨重。刘备退到马鞍山又被狠揍,最后逃到白帝城,彻底崩了。 夷陵之战后,刘备在白帝城病重,223年死了,临死把摊子交给诸葛亮。这仗把季汉的家底打空,荆州没了,“隆中对”成空话。诸葛亮后来修好吴蜀关系,也北伐了几次,可季汉再也回不到从前的辉煌。 219年的季汉,辉煌和衰落就隔了一线。内部团结不行,外部环境又乱,关羽有点过于自信,刘备冲动决策,都让季汉吃了大亏。战略上只顾眼前,没防着盟友翻脸,也是衰落的关键。这段历史告诉我们,站得高也得看得远,不然摔得惨。
曹爽真是愚蠢的可爱,当他被司马懿囚禁在家中断粮的时,他向司马懿借粮,司马懿随后满
【6评论】【3点赞】
用户15xxx90
不懂就问,季汉什么意思
用户10xxx67
从三国演义上来说,关羽做的确实过分。。文明点说,就是得了便宜还卖乖!粗话说就是玩了人家老婆还都处说人家男人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