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把这张照片流传出去。”1937年,日军拍下一名中国青年死亡时的照片,并愤怒

运赛过去 2025-09-12 17:41:06

“不许把这张照片流传出去。”1937年,日军拍下一名中国青年死亡时的照片,并愤怒地写上“犯人”二字。他究竟做了啥? 1937年12月3日,日军在上海举行入城仪式,队伍从外滩向南京路推进。孙景浩混在路边人群里,身上藏着手榴弹。仪式开始后,松井石根走在最前,他骑马,身后跟着卫兵。孙景浩等到队伍靠近,就拉开一枚手榴弹的拉环,扔向松井石根的方向。爆炸发生,炸死了三名日军士兵,还有几人受伤。松井石根只受了轻伤,没被炸死。 日军士兵立刻开枪扫射人群,孙景浩中了多枪,倒在地上。士兵上前检查他的尸体,撕开衣服翻找是否还有武器。一名随军记者拍下了照片,孙景浩的眼睛还没闭上。照片上,日军写了“犯人”两个字,还盖了“不许可”的章,意思是不准传播。这张照片成了日军想掩盖的证据,因为它显示了中国人抵抗的现实。 历史记录显示,这次刺杀让日军很震惊,他们没想到一个普通人敢这么干。孙景浩用的手榴弹是老式的那种,威力有限,没能直接命中松井石根。爆炸后,现场混乱,日军收队,仪式没继续下去。孙景浩的行动虽没成功,但暴露了日军占领下的不安定。资料中提到,日军在报告里把孙景浩称作“暴徒”,但事实是他针对军事目标。 松井石根后来继续指挥日军行动,包括南京战役,但他在这件事后加强了个人警卫。孙景浩的尸体被日军处理掉,没留下坟墓。照片被存档,不对外公布,因为日军怕中国人学样,引发更多袭击。战后分析,这类照片有好几张,都记录了日军不想让人知道的事。 刺杀事件后,日军在上海大搜查,抓了不少人,很多人无辜丧命。他们悬赏找孙景浩的“同伙”,但其实他是一个人干的。这导致城里气氛紧张,居民出门都得小心。日军加强了控制,增加了巡逻队,搜查持续了好几天。 照片被列为机密,日军高层下令不准外传。战争结束,日本政府要求销毁所有战争记录,但有些照片在新闻社保存下来。1977年以后,这些照片陆续被挖出来,反战人士殷占堂把它们整理出版。殷占堂在日本生活多年,他编的书包括孙景浩的照片,还有其他日军暴行的证据。 这些照片的公布让人们了解了孙景浩的事迹。他虽死了,但他的行为激励了更多中国人抵抗。抗日战争后期,类似个人袭击增多,最终日军被赶出中国。孙景浩成了民间英雄的象征,历史书上提到他时,强调他是普通人,却敢对抗侵略者。 国际上,这件事被视为抗日抵抗的一部分。战后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中,日军罪行被曝光,包括上海的占领。孙景浩的故事虽小,但反映了整个战争的残酷。殷占堂的书在日本和国外流传,促使一些日本人反思历史。

0 阅读:0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