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一小男孩到超市生硬的跟老板来个句:“老板给我两个方便袋,我爸妈要用!”

在下雒无畏 2025-09-12 14:28:30

福建厦门,一小男孩到超市生硬的跟老板来个句:“老板给我两个方便袋,我爸妈要用!”老板听着男孩语气,耐心劝导他礼貌请求,结果孩子不听,跑出店和父母说不知道老板为啥不给塑料袋。   今年8月,福建厦门一家超市里发生的小事,后来被监控拍了下来,在网上传开后有了近千万的浏览量。   那天晚上八点多,一个背着蜘蛛侠书包、穿深色卡通T恤的小男孩走进店,张口就跟老板徐先生要两个塑料袋,说妈妈要用。   这孩子看着也就五六岁,说话时都没带什么礼貌用语,声音还挺大声。   徐先生当时停下手里的活,先是好奇地问了句“干吗”,后来又问孩子“我为什么一定要给你”,想让孩子说个理由。   可孩子挠挠头,只说“不知道”,徐先生耐着性子教他该怎么说,比如“叔叔你好,我需要两个塑料袋,能帮我个忙吗”。   结果孩子实在不学,跑出店就跟外面车上的父母喊,说不知道老板为啥不给塑料袋。   这孩子有让人觉得好的地方,比如敢自己走进陌生的超市跟老板要东西,不管多大年纪,这份勇敢在同龄人里不算常见,而且他没编瞎话,问他理由时虽然说不上来,但也没随便扯个谎,这点挺实在。   可不好的地方也明显,说话太直接,像是在命令别人,不知道用“请”“麻烦您”这类客气话,老板教他正确的说法时还抵触,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哪,最后还觉得是老板的错。   再看老板徐先生,他一开始的想法是好的,看孩子不懂礼貌,就想教孩子怎么好好说话。   后来把视频发到网上,也不是为了指责谁,只是觉得孩子憨萌,想记录一下,还怕网友骂孩子和他的家人,特意说希望大家多鼓励孩子,别声讨。   他还说要是孩子以后再来,当初没给的塑料袋会留着,还想送孩子点礼物,看得出来是个心软的人。   可他一开始跟孩子说话的方式有点欠妥,问“干吗”“我一定要给你吗”的时候,语气里带着点质问的意思,可能让孩子觉得紧张害怕。   还有孩子的父母,从孩子的话里能听出来,父母只让孩子下车去拿塑料袋,没教过孩子该怎么跟老板说,也没提醒过要讲礼貌。   等孩子跑出来说老板不给袋子时,也没看到父母主动走进店里,跟老板客气地解释一句,给孩子做个示范。   其实很多家长都这样,平时忙忙碌碌,可能觉得拿个塑料袋是小事,没必要教那么多,可就是这些小事,慢慢影响着孩子怎么跟人相处。   孩子小时候学东西,大多是看父母怎么做、怎么说,父母不教,孩子哪知道该怎么礼貌待人呢?   网上对这事的看法也分成了两派,有人说要是看到孩子举止不对,别去纠正,因为孩子可能是家里最正常的人,言外之意是问题出在家长身上,外人没必要插手。   可也有人觉得该说还是得说,比如有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家附近认识的孩子,提醒一次就愿意改,下次见了人就会主动打招呼。   徐先生也说,人与人相处得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别对别人太苛刻,可能孩子的父母那天是赶时间回老家,忙得忘了教孩子这些细节,也说不定。   儿童教育学者陈萍后来也聊到这事,说老板是用成年人的逻辑教孩子懂礼貌,可孩子年纪小,脑子里装不下那么多“规矩”,理解不了为啥要那么说话。   她还说,孩子的礼貌和社交能力不是天生的,都是在一次次碰壁、尴尬里慢慢学来的,比如父母可以提前跟孩子玩角色扮演,模拟去超市要东西的场景,教孩子怎么说。   要是孩子已经犯了错,也可以带孩子再回到店里,重新跟老板好好说一次,让孩子亲身体会礼貌的重要性。   现在再回头看这事,其实就是生活里很常见的一个小插曲,可就是这个小插曲,把孩子的教育问题摆到了大家面前。   是该像有些网友说的那样,外人别管孩子的事,还是像另一些人说的,遇到问题就该指出来?   父母该怎么在小事里教孩子懂礼貌,老板这种外人又该用什么方式帮孩子改正?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想法,不知道大家要是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呢?

0 阅读:164

猜你喜欢

在下雒无畏

在下雒无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