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一老太太在大街上散步时,看到一家餐馆门口放有很多凳子,于是她二话不说偷

鉴清评趣 2025-09-12 11:40:44

辽宁沈阳,一老太太在大街上散步时,看到一家餐馆门口放有很多凳子,于是她二话不说偷走了一摞,最过分的是,她还连着来偷了三天,几十斤重的遮阳伞都没放过,网友:这得穷成什么样,才能干出这种事! 事发当天,餐馆刚结束午市营业,服务员把二十多把塑料凳摞在门口,准备晚市再用。监控显示,七点零五分,一个穿深色外套的老太太慢悠悠晃过来,左右张望确认没人注意后,突然蹲下身,像抱孩子似的把整摞凳子往怀里搂。 塑料凳足有半米高,老太太踉跄了两步才站稳,转身就往巷子里钻,动作之利索,哪像监控里那个扶着腰过马路的老人? 店主第二天发现凳子少时,还以为是服务员收错了地方。直到第三天清晨,早到的厨师看见门口的遮阳伞不翼而飞,调监控才惊觉——又是那个老太太! 这次她选在凌晨五点下手,先是把四把凳子叠成"高塔",接着蹲在伞边鼓捣了十分钟,居然把固定在地面的螺丝全拧了下来。最后她左手扛伞右手抱凳,活像个负重训练的健身达人,硬是把几十斤重的物件搬走了。 "这哪是偷东西,分明是来进货的。"店主哭笑不得地指着监控画面。画面里老太太第三天"装备"升级,穿了件带大口袋的马甲,临走前还把掉在地上的螺丝一颗颗捡起来揣兜里,那仔细劲儿,仿佛在收集什么宝贝。 更绝的是,她每次作案都挑餐馆最忙的时间段:第一天选在晚市前,第二天选在收摊时,第三天直接凌晨动手,明显是踩过点的。 这事传到网上后,网友们的关注点逐渐跑偏。有人翻出老太太前两次的监控截图,发现她每次偷完东西都会绕进同一个老旧小区,推测可能是附近居民。 也有人盯着她搬凳子的姿势分析:"这核心力量,年轻人都未必比得上。"但更多人觉得匪夷所思:"就算家里缺凳子,去二手市场买把旧的也就十块钱,何必冒这个险?" 有细心的网友注意到,老太太偷的全是餐馆用的厚塑料凳,这种凳子在二手市场根本不值钱,但胜在结实耐用。结合她连遮阳伞都不放过的举动,有人猜测她可能生活拮据,想把这些物件转卖或自用;也有人怀疑她精神状况异常,把"拿"东西当成了某种习惯。 不过这些猜测都没得到证实,餐馆报警后,警方通过监控追踪到老太太进入的小区,但上门询问时,对方家属坚称老人从未带过陌生物品回家。 这起看似荒诞的偷窃案,实则藏着不少值得深思的细节。比如老太太选择的目标都带着"公共属性"——餐馆门口的凳子、遮阳伞,这些物品即便消失,店主大概率不会立刻报警,给了她连续作案的机会。 再比如她每次作案都穿着深色衣服,还懂得避开正对监控的方位,说明并非完全丧失判断能力。这些矛盾点,让整件事更像团乱麻,越理越让人困惑。 目前餐馆已经加强了门口物品的管理,把凳子都收进了店里,遮阳伞也加了锁。但网友们的讨论还在继续:有人觉得该对老人多些宽容,毕竟年龄大了可能糊涂。 也有人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偷东西就该受罚。这起看似微小的偷窃案,像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对老年人行为边界的模糊认知,也照出了公共空间里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管理漏洞。 你觉得这事该怎么看?是老人糊涂了,还是另有隐情?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阅读:1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