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平太郎刚说完“我在中国没资产”,万能的中国网友就把他在国内的千万资产给扒出来了,相关部门速度行动起来,别让他把资产卷跑了。 石平太郎这位原籍四川成都的北大哲学系毕业生,1988年公派赴日留学后归化日本,改名石平太郎。从2009年起,他长期在《产经新闻》《正论》等右翼媒体发表极端言论,从否认南京大屠杀到鼓吹“台湾独立”,从污蔑中国疫苗到参拜靖国神社,甚至在2025年4月牵头提出《钓鱼岛主权决议案》,彻底撕下“学者”伪装,成为日本政坛最活跃的“反华急先锋”。 但真正点燃网友怒火的,是他“吃中国饭砸中国碗”的双重操作。据公开资料显示,石平太郎的妻子名下注册有“太郎国际文化交流株式会社”,2024年与中国内地高校签订“赴日研学”项目合同,金额高达4700万元人民币。 其位于东京西东京市的公寓楼,租客中超过九成是中国留学生,每月租金收入超30万日元。更讽刺的是,他在神户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多次获得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奖学金资助——这些细节被网友用学术数据库、企业登记信息和房产交易记录一一坐实。 “资产清单”的传播速度远超预期。9月8日下午3点,某财经自媒体率先发布《石平太郎在华资产图谱》,列出其名下三处房产:北京朝阳区一套120平米的公寓(2015年购入,当前市值约1200万元)、上海静安区一间商铺(2018年通过离岸公司间接持有,年租金收益超80万元)、广州天河区一套写字楼(2020年以其子名义购买,实际控制人为石平太郎)。 与此同时,某法律博主扒出其与国内某出版社的版税合同——2016年至2024年间,他通过《中国崩溃论》《台湾独立可行性研究》等12本反华书籍,获得版税收入超500万元。 这些信息迅速引发连锁反应。9月8日晚7点,中国外交部发布第17号令,宣布对石平太郎采取三项反制措施:冻结石平在中国境内的一切动产、不动产及其他财产;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与其进行交易、合作。 对其本人及直系亲属不予签发签证,永久禁止入境。命令生效后,北京朝阳区房产的租客收到房东通知,要求“24小时内搬离”;上海静安区的商铺被市场监管部门贴上封条。 广州天河区的写字楼所有权转移申请被驳回。更戏剧性的是,其妻名下的“太郎国际”因合作高校集体解约,4700万元合同瞬间化为泡影。 这场“闪电战”背后,是法律工具的精准运用。2021年颁布的《反外国制裁法》明确规定,反制对象包括“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利益的境外机构和个人”,措施涵盖资产冻结、交易限制、入境禁止等。 此次行动中,中国相关部门通过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缉令、跨境资产追踪系统等手段,在48小时内完成对其全球资产的定位——除国内资产外,石平太郎在瑞士银行开设的账户也被临时冻结,账户内约230万欧元存款无法动用。 日本政坛的反应耐人寻味。9月9日,日本维新会内部传出消息,石平太郎在党内的发言权被大幅削减,其提出的“加强与台湾勾连”议案被束之高阁。NHK的民调显示,61%的日本民众认为“归化政客应接受更多背景审查”,石平太郎的“支持率”在右翼团体中暴跌30个百分点。 而在中国,网友的“考古”热情仍未消退——有人翻出他2008年汶川地震时发表的“日本不应援助中国”言论,有人整理其2012年宣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的电视节目视频,还有人发现他2020年在新疆议题上的造谣推文被推特官方标记为“虚假信息”。 从北大才子到“政治边缘人”,石平太郎的堕落轨迹折射出某些人面对利益时的道德溃败。他或许以为,改个名字、换个国籍就能割裂与故土的联系;却忘了,在互联网时代,任何试图掩盖的真相都会被放大镜审视。 这场资产“扒皮”行动,不仅是对个人背信弃义的惩戒,更向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在中国核心利益面前,任何投机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如今,石平太郎的社交媒体账号已被网友的“历史账单”刷屏,其参议院办公室的电话也被抗议者打爆。这场风波会如何收场?他的政治生涯是否就此终结?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石平太郎刚说完“我在中国没资产”,万能的中国网友就把他在国内的千万资产给扒出来了
鉴清评趣
2025-09-12 11:40:4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