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米平台盖板破裂致职工坠落身亡:钢铁企业高处安全管理该补哪些课? 2025

雪巧的职场 2025-09-11 07:21:36

18米平台盖板破裂致职工坠落身亡:钢铁企业高处安全管理该补哪些课? 2025年9月8日15时15分,某钢铁有限公司质检计量中心仪表作业区发生的悲剧,让我们痛心不已。职工谢某和王某在前往四高炉检校仪表途中,踏上18米高的煤气总管流量仪表下方平台时,盖板突然破裂,谢某坠落10米,经120确认死亡。这起事故绝非偶然,而是给所有涉及高处作业的企业敲响了警钟。 根据规定,2米及以上作业就属于高处作业,此次事故中的18米高度,属于三级高处作业,风险极高。《钢铁企业冶金安全生产规范》明确指出,高处作业平台的盖板需具备防滑、耐腐蚀特性,承载能力要达到至少2.5kN/m²的均布荷载标准,每半年必须进行一次载荷试验与结构检查,确保无裂纹、变形、腐蚀等问题。很显然,涉事平台盖板并未达标,日常维护检查大概率存在严重疏忽。 钢铁企业的生产环境恶劣,煤气总管周边存在腐蚀性气体、高温辐射等因素,会加速平台盖板老化损耗。按照《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这类特殊环境下的平台设施检查周期应缩短至每季度一次,还需在盖板显眼处标注最大承载重量、检查日期与责任人信息 。但现实中,许多企业对平台盖板、护栏等辅助设施的检查流于形式,隐患日积月累,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与风险预判意识同样重要。按照规定,高处作业人员行走时应佩戴安全帽、防滑鞋,企业也应对他们进行定期安全培训 。在此次事故中,谢某与王某行走时,是否充分意识到盖板可能存在的风险?企业是否针对巡检路线进行过专项安全交底?这些都值得我们反思。 从行业整体来看,钢铁企业高处坠落事故频发。应急管理部报告显示,高处坠落事故在冶金行业事故中占比不低,其中因平台设施缺陷导致的事故占比较高 。部分企业对辅助设施安全重视不足,安全投入倾向于生产设备,忽视了“小部件”的隐患;安全检查机制也存在问题,多依赖人工目视检查,缺乏专业检测设备与技术手段,难以发现内部结构损伤。 为避免类似事故重演,钢铁企业必须补齐管理短板。建立“全生命周期”的设施管理机制,对平台盖板从采购、安装到报废全程记录,明确各环节安全责任主体;升级检查检测手段,引入超声波探伤、应力测试等专业技术;优化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内容,结合典型事故案例开展警示教育。监管部门也应加大检查力度,对存在管理漏洞的企业严肃处罚,推动行业安全技术交流,提升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这起事故给我们所有人敲响了警钟:安全无小事,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祸。希望各企业能引以为戒,真正将安全生产落到实处,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平安回家。如果你有相关安全管理经验或见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同时,也别忘了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获取更多行业安全资讯与专业解读。

0 阅读:0
雪巧的职场

雪巧的职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