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系统技术已超越美国,背后是光芯片产业的集体突围。咱们国家在光通信领域确实有了硬实力,像长光华芯已经能量产100G EML光芯片,200G产品也开始送样测试。中科院还研制出超高并行光计算芯片“流星一号”,用100个光通道同时处理数据,理论算力超过2560TOPS,比传统电子芯片能耗更低。
国内企业这几年埋头攻坚,在磷化铟材料、硅光集成技术上都有突破。湖北九峰山实验室把磷化铟衬底从3英寸升级到6英寸,量产后芯片成本能降三四成。华为海思的硅光芯片良品率做到90%以上,光迅科技的薄膜铌酸锂调制器功耗降了40%。现在国产光芯片在全球AI算力竞争中势头挺猛,英伟达GB200芯片的光模块供应链里,中企份额占比不小。
不过高端光芯片还得继续追赶。25G以上速率的产品国产化率才40%,磷化铟衬底还有60%靠进口。但咱们从设计、外延到制造封测的全产业链已经跑通了,III-V族激光芯片基本实现自主可控。接下来就是往更高速率、更低功耗突破,让“中国光芯”真正点亮全球算力市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