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阅兵都结束了,外国政要们一个接一个离场,缅甸那个穿着军装的代总统却还在中国转悠。这次,他是“有备而来”。 阅兵结束后,敏昂莱又依次访问了哈尔滨和成都,成为了最后一个离开的外国领导人。看得出来,他这次来中国,表面上是参加阅兵,实则是想寻求合作。 9月4日,敏昂莱去了哈工大,重点关注了航天领域。哈工大,那可是咱们航天与国防科技的顶尖院校!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嫦娥”探月工程,哈工大见证了中国航天的发展。至今,哈工大已成功发射20余颗卫星,极大程度上带动了卫星产业链协同发展。 参观完哈尔滨的航天馆,敏昂莱就藏不住心思了,说希望本国专家能来中国学卫星应用。毕竟缅甸工业弱,航天领域更是遥不可及,而卫星技术是军民两用,监测农田、预测洪涝、规划道路,对于缅甸来说,这些才叫实打实的。 在哈尔滨电气集团,他考察了水电、核电、新能源发电等装备。 要知道,哈电集团可是咱中国建设最早的发电设备研究制造基地,产品装备了海内外800余座大中型电站,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那可真是实力强劲的老牌企业!敏昂莱能在里面待两个小时,背后大有原因。 缅甸地形复杂,洪水频发,但资源丰富,就是没法儿自己搞建设,电力技术不达标!这也应了他那句话:“缅甸不缺水,不缺风,就缺设备和技术。” 要是能和哈电集团合作,最起码能改善缅甸那“绵薄”的发电量。2024年,缅甸尚且每天能生产出 2800 兆瓦左右的电力。但2025 年初全国日发电量却降至 2000 兆瓦以下,远低于国家每日 4400 兆瓦的电力需求,仅能满足约 55% 的需求。 要是电力供应能够持续且充足,缅甸的工业和老百姓就不用天天发愁了。 在黑龙江惠达公司,敏昂莱考察了最新的农机设备和智能化系统集成。在北大荒展示馆,他又一股脑儿扎进了水稻种植、智能农业领域,还说希望能把黑龙江的优质大米带回缅甸。话是云淡风轻,但缅甸粮食情况却很是沉重。 农业上,缅甸稻米是出口国,但不定时的天灾加上技术落后,导致国内产量不稳,智慧农机能提升效率,他当然得抱紧中国的“大腿”。 5号到了成都,敏昂莱又眼前一亮。他考察了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重点关注了抗震设计体系、绿色建筑技术等。他还专门看了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的抗震模型,一边看一边点头,直言“我们需要这样的房子”。 敏昂莱为啥这么关注抗震?那是因为2025年3月底缅甸遭遇了一场毁灭性的7.9级大地震,至少3455人死亡、4840人受伤,超过8600人受灾。超过5200栋建筑、1800多所学校、2700多座宗教场所以及大量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桥梁)受损或摧毁。 要是能和四川学习防震技术,就能获得适应缅甸高温高湿气候的抗震技术,提升建筑安全标准,学习快速重建经验,减少未来灾害损失。真真做到防患于未然。 这一“南北连走”的行程,不单是经济考察,更是一次绝佳的“补课之旅”。敏昂莱要的不只是重新规划家园,更是要补上这些年的技术漏洞。他的请求也只是冰山一角,实质是想长久学习咱们的高精尖技术,促成长期合作。 说白了就是想跟咱“绑定”,先把自己的急切诉求放到明面上,让中方知晓,再让世界看到,缅甸在国际上并非孤立无援。 当然咱们国家并不“小气”,像能源、农业、基础设施这些,无伤大雅,都可以展开合作。 但咱们也不傻,该权衡一下的必须要好好想想,对于航天技术、上合成员资格这类敏感议题,有必要再考察一下。 中国对外一直是友好互助,彰显大国精神,但是国际合作不是儿戏,出手时不得马虎,要稳上加稳。
当地时间9月9日,卡塔尔外交大臣阿勒萨尼表示:“关于防空系统,所有人都目睹了防空
【17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