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台独”摇身一变成为大统派时,这才猛然惊醒,原来我们过去强烈反对“台独”,以及反对大“台独”某长的行为,现在倒是变成了笑话。 二十世纪中叶,日本军国主义在战败前夕,曾密谋策划“台湾独立”的阴谋。安藤利吉等驻台日军高层,勾结台籍汉奸分子,试图建立地下组织,为“台独”活动埋下第一颗种子。 1949年,廖文毅兄弟在日本东京成立“台湾民主独立党”,自封“大总统”,其成员多为日本侵占时期的汉奸、投机商。这群人打着“独立”的旗号,实则妄图恢复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旧日天堂”。彼时的“台独”,不过是日本军国主义遗毒的延续,其本质是对台湾的二次殖民。 进入六十年代,随着台湾经济起飞,美国成为“台独”势力新的庇护所。大量台湾学生赴美求学,其中不乏被“台独”思想渗透者。1970年,“台湾独立联盟”在纽约成立,标志着美国取代日本成为“台独”活动中心。 这个组织宣称坚持“暴力革命”,却因身处异域、受制于人,最终只能采取暗杀、纵火等恐怖手段。1981年,美国加州司法部将其列为暴力恐怖集团,“独盟”被迫收敛,但其暴力本质从未改变。 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台独”势力开始向岛内渗透。1986年民进党成立,党内多数人“台独”倾向日益增强。海外“台独”组织趁机转变战略,以“突破黑名单,争取返乡权”为口号,将骨干分子输送回台湾。 1992年,“台独教父”彭明敏返台,标志着海外“台独”势力与岛内合流。此时,“台独”已不再是少数人的狂欢,而是逐渐演变为一场有组织、有计划的政治运动。 真正让“台独”完成蜕变的,是李登辉主政时期。这位曾被视为“国民党主流派”的领导人,上台后却推行“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政策,与民进党在台湾前途问题上的主张日益趋同。 1990年,李登辉邀请彭明敏等海外“台独”分子参加“国是会议”,使“台独无罪,台独有理”成为既成事实。更讽刺的是,国民党内部对“台独”的纵容,让原本被视为“反动势力”的“台独”分子,逐渐披上了“民主斗士”的外衣。 这种转变在民进党执政后达到顶峰。2000年陈水扁上台,公然提出“一边一国论”;2016年蔡英文当选,拒不承认“九二共识”。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些原本以“统派”自居的团体和个人,竟也开始为“台独”站台。 他们或是被利益裹挟,或是被舆论误导,最终沦为“台独”的帮凶。当这些曾经的反对者,摇身一变成为“大统派”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台独”从未消失,它只是换了一张面孔,继续在台湾社会兴风作浪。 回顾这段历史,不难发现“台独”的演变轨迹:从日本军国主义的遗毒,到美国操纵的工具,再到岛内政治势力的附庸,最终演变为一场全民参与的闹剧。 而那些曾经坚决反对“台独”的人,有的因立场动摇被边缘化,有的因现实压力选择沉默,还有的甚至被“台独”思想同化。这种转变,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如今,当我们再次审视“台独”问题时,不禁要问:那些曾经高举“反独”旗帜的人,为何会沦为“台独”的同谋?那些被“台独”思想渗透的团体,为何能堂而皇之地打着“统一”的旗号招摇撞骗?或许,答案就藏在历史的褶皱里——当权力、利益与意识形态交织在一起时,真相往往会被扭曲,理想也会被现实击得粉碎。 这场荒诞的转变,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反思,更是警醒。在台湾问题上,任何妥协与退让,都可能成为“台独”滋生的土壤;任何模糊与动摇,都可能让历史重蹈覆辙。 当大家看到“台独”摇身一变成为“大统派”时,是否也该问问自己:我们是否足够坚定?我们是否还能守住底线?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台湾地区
【64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