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得商量了,中方弃用美国港口,罚单已发往特朗普,最高增78%。既然特朗普要收港口费,那就让他根本收不到,又不是只有美国市场才有业务以及不可放弃。于是乎,这样的一幕就此出现:中国航运企业正在大幅增加其他地区航线,唯独缩减前往美国港口的航线,中方弃用美国港口的意图目的已然昭然若揭。 其实早在港口费消息传出来的时候,国内航运企业就已经动了手,中远海运这样的巨头,在今年上半年就明显调整了航线布局,大陆航线业务量同比涨了9.5%,非洲、拉美等国际航线的增幅更高,达到了11.9%。 从八月以来,他们明显减少了美线船只的投入,就是为了避开那些不利的收费风险,对航运公司来说,这就是成本核算,不能白白让对方多收。 这背后的导火索,是特朗普政府准备在十月份启动的新规,给停靠美国港口的外国船只强行加一笔高额费用。 世界航运理事会已经提醒过,这项收费不光是针对中国的船,基本全球九成的船都会中招,因为大多数商船都是中国造的,这意味着,全球多数商品的运输价格都会被迫上涨,影响范围恐怕不只是航运业,而是蔓延到所有依赖国际物流的产业。 看上去特朗普是想多收一笔钱来补财政窟窿,但这种手法本质上就是变相增加国际贸易成本,最后结果是美国国内消费者和企业为此埋单。 更讽刺的是,这和加征关税的效果没区别,但对刺激本国造船业几乎没有帮助,反而会在美国内部惹出麻烦,让一些在全球化中得利的行业承受损失。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中国没有选择沉默,就在这个月初,商务部宣布了对原产自美国的相关光纤产品反规避调查结果,认定美方确实存在规避行为,决定立刻采取反倾销措施,税率最高直接加到78.2%,有效期覆盖到2028年。 这几乎就是一张公开递到特朗普桌上的经济“罚单”,反击意味非常明确。 如果再结合航运公司主动切换市场的动作,就能看出中方的应对是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市场行为绕开收费战场,让对方想收也收不到,另一方面用合法贸易手段加征关税,让美国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下降。 当前距离美国的港口费政策正式执行还有一些时间,局势显然没到定局的时候,特朗普政府要么硬顶下去,看着与中国相关的航运业务一点点流失,同时还要面对国内舆论和行业反弹,要么趁早收手,重新考虑和中国的经贸谈判。 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单方面强加成本的手段,在全球航运格局已经多元化的今天,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如今中国航运企业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全球航道那么多,中国不会在一家港口死磕。
特朗普为何反复对华让步?日媒:美国远赶不上中国,不足中国一半。日本亚洲时报在9月
【4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