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给菲律宾武器,对付俄军手段要用中国身上,中方回了一句话 2025年9月初,乌克兰驻菲律宾大使尤利娅·费迪夫公开表示,乌菲两国正推动签署防务谅解备忘录,重点围绕无人机联合生产与技术共享。 更引人关注的是,费迪夫明确表示要将乌克兰在俄乌冲突中积累的无人机作战经验“传授”给菲律宾,帮助其提升海上巡逻和监视能力。 这相当于公开承认,打算把在黑海对付俄罗斯军队的手段,“移植”到南海来对付中国。 两国的军事合作已经进展到相当程度,协议草案已提交菲律宾国防部,乌克兰国防部代表团计划于今年10月访问马尼拉磋商细节,一个横跨近9000公里的合作,其背后有多重动机。 乌克兰寻求经济收益是重要因素之一,该国处于战时状态,特朗普上台后不再免费提供武器,反而看上了乌克兰矿产。 乌克兰经济吃紧,通过军售可以缓解财政压力,向西方“表忠心”是另一个考量。通过帮助菲律宾(实际上是帮助美国),乌克兰希望换取更多支持。 此外,由于中俄关系,乌克兰很可能“恨屋及乌”,妄图借南海议题对华施压。 对于乌克兰与菲方的军事合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于9月8日回应称:“中方一贯认为,国与国之间合作应当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 这句简洁的表态,说明了中方坚定不移的立场,也是对地区局势的深切警示,发言人强调的合作应“促进地区和平稳定”,间接批评了乌菲合作可能破坏南海现状的潜在风险。 尽管乌菲军事合作来势汹汹,但实际影响可能有限。中国南部战区已经加强了南海战备巡逻,展示了无人设备体系化战力,包括无人艇、潜航器等,表明技术反制能力已高度成熟。菲律宾增添几艘无人艇和无人机,根本改变不了南海的力量对比。 中方回应虽简洁,但警示意味明确:南海的和平不容外部势力破坏。若乌菲一意孤行,不仅难以改变地区力量对比,反而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只能是“引火烧身”。 这一事件折射出当前国际格局的复杂变化,乌克兰在自身深陷战火的情况下,仍抽身插手南海事务,反映了其试图通过介入亚太事务来维持国际关注度并换取持续军事援助的战略算计。 然而,这种跨越欧亚大陆的军事合作背后,真正受益的既不是乌克兰也不是菲律宾,而是那些希望看到南海局势复杂化的域外大国。 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权益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 中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任何国家想要借助外部势力在南海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都注定会失败。 乌克兰与菲律宾的军事合作,本质上是一场各取所需的交易,但这场交易的代价可能是地区和平与稳定。 中方简短而有力的回应,既体现了大国沉稳,也传递了明确信号: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危害中国主权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回应。 参考资料:北京日报《外媒称乌克兰将在菲律宾启动无人机联合生产,外交部表态》
乌克兰向躲藏在被俄罗斯占领的顿涅茨克境内一座废弃军工厂内的俄军第41联合军指挥部
【2评论】【6点赞】
平常心
有时候我们顾忌的太多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