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萌曾说,现在46岁了,还是租房住、没结婚。来北京二十多年一直租房,不是买不起房,是图方便自由,能随着工作换地方住。单身这事总被催,月亮姐姐在朋友圈帮我征婚,条件写“高颜值高智商”,结果没人敢来问,怕配不上。 作为央视的主播,李梓萌可以说是女性中的佼佼者,可即使到了现在,她依然连个自己的房子都没有,还是单身。 很多人一听这消息,第一反应是:不可能吧?央视主持人,怎么会买不起房?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但事实恰恰相反。李梓萌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她从2000年进入央视开始,就一直选择租房住。 不是经济上做不到,而是她更看重生活的灵活性和自由感,能随时根据工作地点调动换房子住,对她来说,比背上房贷、定死在一个地方要轻松得多。 2021年,李梓萌在一档节目中聊起这段经历时笑着说,身边朋友没少为她操心。 尤其是她的好友“月亮姐姐”王淏,还特意在朋友圈为她寻觅良缘,大大方方写上了“高颜值、高智商”这样的关键字。 没想到,这条朋友圈发出去之后,回应的人寥寥无几,不是大家不关心,而是好多人在下面悄悄议论:“这条件也太高了,谁敢轻易接话啊?” 但李梓萌的态度却很从容,她并没有把这些声音当成压力,反而觉得这是一种清醒的自我认知。 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明白哪些是可以妥协的、哪些必须坚持,这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一个成熟女性在历经职场与生活的磨砺后,为自己选择的节奏。 她的生活方式之所以引发那么多讨论,是因为她挑战了许多人习以为常的“人生标配”。 在大多数人看来,成功就应该有房有家、儿女绕膝,但李梓萌却展示出另一种可能性:一个女性可以同时拥有事业的高度和生活的自由度,她不需要用房子或婚姻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她不是活在别人的期待中,而是活在自己的选择里,在普遍认为“有房有家才是成功”的社会观念下,她展示出了另一种生活模板:职业上的顶尖,与是否买房结婚没有必然联系。 我们身边总有这样的人:ta们能力超群,在职场上雷厉风行,但在生活选择上却不按常理出牌。 我有一个前同事,37岁,在上海一家外资企业做高管,收入不菲,却一直租住在浦东一个服务式公寓里,她说,“我不是不想稳定,但我更怕被一样东西拴住。” 去年秋天,她因为项目调整,突然被调往新加坡工作,临走前聚餐,她笑着说:“你看,要是我买了房,现在光卖房就得脱层皮。 但现在,我签完离职,收拾完行李,下周就在南洋喝咖啡了。” 听起来很潇洒,不是吗?但这样的选择,背后其实是强烈的自我认知和价值排序。她不是拒绝安稳,而是拒绝被一种固定的模式定义人生。 李梓萌也一样,她曾在央视《新闻联播》中多次出镜,庄重、沉稳、专业,是大众眼中的“国家级面孔”。 但镜头之外,她敢于把“居住自由”和“婚姻自主”当作个人边界的守护线,这不是叛逆,而是一种深层的自信。 回过头看,为什么月亮姐姐帮她征婚反而劝退很多人?表面是条件高,深层原因其实是很多人对“优秀女性”仍然心存畏惧,不是不够爱,而是不敢接。 他们怕的是什么?可能不是对方的高智商高颜值,而是这样一种人生:她早已自成风景,无需依靠他人定义。 到今天,李梓萌46岁,没房,没结婚。但她有自己热爱的事业、有选择的底气、有说“不”的自由,这难道不是一种成功吗? 我们常说“女性的独立”,不只是经济独立,更是选择权的独立——敢于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哪怕这个意愿和大多数人都不一样。 也许,这个时代真正的“成功”,不是你拥有了什么,而是你敢于不拥有什么。
2011年,不顾结婚40年发妻苦苦挽留,65岁的王学圻豪掷200万,果断离婚。一
【6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