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张明敏谁还记得?阅兵式上一开口,全场颤巍巍起立!一句“我的中国心”永远不过

娱乐GPS 2025-09-07 16:24:34

69岁张明敏谁还记得?阅兵式上一开口,全场颤巍巍起立!一句“我的中国心”永远不过时! “妈,电视里那个戴眼镜、唱歌的爷爷是谁啊?好像挺激动的。” “孩子,他叫张明敏。你或许不认识他,但爸妈这一代人,心里都藏着他的一首歌。”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快到现在的小朋友已经不知道张明敏是谁了。他自己也笑呵呵地说:“我69岁啦,早就不红啦。”可就是这样一位“过气”的老歌手,为何能在2015年9月3日,那个举世瞩目的阅兵盛典上,站在观礼台热泪盈眶、激动得难以自已?答案,就藏在一代人的集体记忆里,藏在一首只要旋律响起,就能让全场中国人不由自主跟着哼唱的歌里。 一、 “不红”是常态,但经典永不褪色 张明敏很坦诚,他从不避讳自己“过气”的事实。上世纪80年代,他一曲《我的中国心》火遍大江南北,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爱国歌手”代言人。那时,他是绝对的顶流。但潮水总会退去,娱乐圈新人换旧人本是铁律。几十年过去,他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偶尔出现在怀旧节目里,唱一唱那首熟悉的歌。 这种“不红”,是一种岁月沉淀后的从容。他不需要热搜,不需要流量,他的名字和那首歌,早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深深烙印在一个时代的脉络里。这种“红”,是穿透时间的,它不喧闹,却无比坚实。所以,当93阅兵的邀请函送到他手上时,这份认可,远远超越了娱乐圈的“红与不红”,它是对一种精神、一段记忆、一份情怀的最高致敬。 二、 受邀阅兵,激动的何止是“荣誉” 接到邀请电话的那一刻,张明敏的心情,绝非简单的“明星接到通告”。用他的话说,是“难以置信”和“无比激动”。 这种激动,首先源于身份认同的巨大归属感。张明敏是香港歌手,他的艺术生命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80年代,他带着《我的中国心》登上央视春晚,向内地观众传递了港人的赤子之心;97香港回归,他是历史的亲历者和歌颂者。而93阅兵,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国力、彰显和平决心的重要时刻。他能作为香港同胞的代表受邀观礼,亲眼见证国家的强大与威武,这种“我是其中一份子”的参与感和荣耀感,是任何商业演出都无法比拟的。 其次,这是一种个人价值与国家叙事同频共振的深刻感动。他一生唱的最多、最被铭记的,就是爱国歌曲。他人生的主旋律,恰好与国家发展的最强音完美契合。在这样一个历史性场合,他不再只是一个表演者,更像是一个见证者、一个符号,代表着无数像他一样,无论身在何处都怀揣一颗“中国心”的中华儿女。这份意义,重若千钧。 三、 当旋律响起,全场都是知音 我们可以想象那样一个画面:庄严的天安门广场,铁流滚滚,战机翱翔,威武雄壮之师令人心潮澎湃。在观礼台上,张明敏看着眼前的一切,耳边或许不由自主地回响起自己几十年前唱过的歌词: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当年唱这首歌时,或许还带着对祖国河山的向往与想象。而今天,他就站在这片土地的心脏,亲眼目睹着这片土地的繁荣与强盛。这种梦想照进现实的巨大冲击,如何不让他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他激动的,不仅是看到了国家的强大,更仿佛看到了自己用一生去歌唱、去表达的那份情感,得到了最宏大、最辉煌的回应。 即便他没有在当场演唱,但相信在现场和电视机前,有无数五六十岁的人,看到他的镜头,会在心里默默地跟着唱完那整首歌。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它跨越世代,连接人心。

0 阅读:4
娱乐GPS

娱乐GPS

精确定位明星实时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