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言的基石是关中方言, 从诗经到唐诗的韵律可见一斑。 雅言,作为古代中原地区的通用语, 注:古代把关中地区称作中原, 并赋予天府之国。 其形成和发展, 是以关中地区为核心的, 中原文化圈紧密相关, 而关中方言作为该地区的原生语言, 自然为雅言提供了, 重要的语音、词汇基础。 从《诗经》到唐诗的韵律中, 能找到这种关联的佐证: 1. 《诗经》的地域根基:《诗经》中的“雅”(《大雅》《小雅》)部分,多为西周王室所在地(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的乐歌,其用词、音韵必然以当时关中地区的语言习惯为基准,这正是早期雅言的直接体现。 2. 唐诗的押韵依据:唐代的官方通用语“唐韵”,继承了此前中原雅言的传统,而关中地区作为唐代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所在地,其方言对“唐韵”的语音体系影响深远。唐诗的押韵规则(如依据《切韵》《唐韵》),很多都与当时关中方言的声韵特点相契合,使得以长安为中心的文人创作能形成统一的韵律标准。 不过需注意,古代雅言并非完全等同于某一时期的关中方言,它是在特定地域方言基础上,融合了其他中原方言元素,经过规范后形成的通用语,更强调“正音”属性,以便于跨区域交流。 而所谓雅言出自现今的中原地区, 特别是洛阳地区的方言, 更是没有任何依据和佐证资料的。 不信,你用洛阳方言读读诗经和唐诗, 哪里有一点雅音韵味。
雅言的基石是关中方言, 从诗经到唐诗的韵律可见一斑。 雅言,作为古代中原地区的通
在哪里呢
2025-09-03 12:32: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