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开始给美国人民打预防针了——美媒称,虽然中国登月可能会赢,但这并不重要。 最近美国航天圈明显有点慌了,先是 NASA 说阿尔忒弥斯二号载人绕月的任务又得往后推 —— 本来打算 2025 年秋天飞的,现在看肯定要延后了。 紧接着就有不少美国媒体出来打圆场,说就算中国在登月这事上跑在了前面,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美国在航天领域的老大地位还是稳的。 这话听着特耳熟,之前中国在其他科技领域搞出点成绩的时候,总有人这么说:“这不重要”“技术含量一般”,可真不是这么回事啊。 你看中国这边干的事多实在。今年年初天舟八号给空间站送补给的时候,还带了些特别的 “砖头”—— 是用模拟月壤烧出来的建材。 这些 “月壤砖” 在太空里得经各种测试,其实就是为以后在月球建基地打基础。 国家航天局的吴伟仁院士早说了,嫦娥七号差不多 2026 年前后就发射,要去月球南极做综合探测,不光要绕着飞、落下去开巡视车,还得搞 “飞跃” 探测,把南极的环境、有啥资源都摸得明明白白。 更关键的是,中国正在建的鹊桥星座系统,以后就是月球探测的 “通信基站”,一步一步都踩得特别稳。 再看美国那阿尔忒弥斯计划,喊了好几年要重返月球,预算涨了又涨,都到 930 亿美元了,可麻烦事儿一点没少。 他们监察长办公室的报告里写得清清楚楚:猎户座飞船的隔热罩出了些说不清楚的毛病,螺栓还有熔化腐蚀的问题,电力系统也不稳 —— 这些都不是小问题,直接关系到宇航员的安全。 更尴尬的是,阿尔忒弥斯二号说白了就是重复半个多世纪前阿波罗八号的活儿,绕月球飞一圈就回来,就这样还因为各种技术问题拖拖拉拉。 当年阿波罗计划能拿到国家预算的 4%,现在 NASA 也就拿 1% 左右,钱少确实难办事,但人家中国每年航天投入比美国少多了,照样不断突破,这就不能光怪钱了。 有意思的是,现在美国媒体出来说 “登月输赢不算啥”,可几年前他们根本不是这态度。 2018 年嫦娥四号要去月球背面着陆那阵儿,《福布斯》杂志还抱怨过,说西方媒体对中国太空项目报道太少,老百姓都不知道中国都能登月、能去火星了。 现在中国航天步子越迈越大,他们倒开始说 “这不重要” 了,背后那点心思谁看不出来啊? 更打脸的是,美国前宇航员焦立中早提醒过,中国在太空探索上的进步是实打实的,美国要是不当回事,早晚得丢了领先地位。 这位飞过四次太空的华裔宇航员说得挺实在:中国不一定非要取代谁,但这些成就摆出来,就是个明明白白的信号。 可美国现在干的事呢?一边拉着盟友搞合作,说要 “塑造国际太空环境”,另一边自己的技术问题解决不了,合作项目也因为没个整体规划,成本越涨越高。 就说波音公司吧,当年还参与过土星五号火箭研发,现在搞的星际客船飞船毛病不断,一会儿氦气泄漏,一会儿推进器失效,把宇航员扔在太空快九个月,最后还得靠 SpaceX 的飞船接回来,多丢人。 再看中国这边,不光自己干得稳,还敞着门搞国际合作。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已经拉了不少国家进来,嫦娥七号、八号任务都留了合作的余地。 这种开放的态度跟美国一比,差别就出来了 —— 美国一边说合作重要,一边又在关键技术上卡别人脖子。 所以这次美媒说 “登月不重要”,其实就是想转移注意力,毕竟自己的计划一再拖,别人却按部就班实现目标,除了嘴硬还能咋办? 说实在的,登月重要不重要,不是媒体嘴一说就算的。 月球上的水冰资源、氦 - 3 能源,还有月球当深空探测中转站的作用,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国现在测试月壤砖、建通信星座,都是在为长期在月球驻扎做准备,这些基础工作做得越扎实,以后在太空探索里说话的分量就越重。 可美国现在连绕月飞行都磕磕绊绊,更别说建月球基地了。乔治・华盛顿大学有专家说现在没有冷战时的压力,没必要花那么多钱,这话没说错,但这不能成停滞不前的理由啊。 说到底,美国媒体这套 “不重要” 的说法,其实就是给美国老百姓打预防针 —— 真等哪天中国宇航员在月球上建起基地,而阿尔忒弥斯计划还在为预算吵来吵去的时候,大家不至于太惊讶。 但事实就摆那儿:中国航天花的钱比他们少不少,却一步一步实现了突破;美国拿着更多的钱,却在重复半个世纪前的任务时困难重重。这种差距哪儿是美国媒体说几句 “不重要” 就能盖过去的? 航天领域的竞争,比的不是谁嗓门大,是看谁能实实在在把计划变成真事儿,这一点上,中国正在用行动说话呢。
美国宇航局局长说了,美国一定会赢得和中国正在展开的登月竞赛。2027年,美国宇航
【2评论】【1点赞】
用户85xxx42
难道都忘了个精光?这美国人的记忆力也太差了
桂R
美国佬中于露馅了,七二年不登月了吗
江渐月
如果美国人能下决心拿出美国GDP的10%——15%用于登月计划,他们是一定能实现登月的。
Rainy 回复 09-03 17:21
当时是为了玩死苏联,现在这么玩谁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