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查了下庞众望的父亲庞向东,查完我沉默了好久! 他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可只要幻觉稍稍退潮,他就跟着村里人钻进尘土飞扬的工地。一天八十块,搬一百袋水泥,手掌被纤维袋磨得血肉模糊,晚上回家把卷边的纸币一张张压平——那是儿子下学期的学费。发病的时候,他会突然把众望的课本撕得雪花一样飞满屋;清醒后,他佝偻着背,蹲在煤油灯下一页一页粘好,嘴里反复念着“爹对不起”。2020年春天,众望的妈妈走了,老屋里只剩他和四面墙。为了保护他,众望几乎从不主动提父亲的名字,互联网上关于庞向东的只言片语也被悄悄隐去,好像只有这样,这位老父亲才能在偏远的吴桥小村安静老去。 可故事的暗线里,藏着更滚烫的细节。2025年8月19日,《感动中国》把年度人物的聚光灯打在庞众望身上,镜头扫过他清华博士的工牌,也扫过那只贴满胶带的旧书包——正是父亲当年粘好的那一本。同一天,清华大学官网放出一组数据:庞众望所在的精密仪器系博士团队,把国产激光干涉仪的精度推到了0.03纳米,比国外封锁指标高出一倍;团队里最年轻的论文第一作者,就是庞众望。那天节目播出后,微博热搜爆了,可庞向东不知道,他还在村口小卖部给手机充十块钱话费,笑呵呵地和老板说“我儿今年又拿奖学金啦”。 有人说“疯子在左,天才在右”,可基因图谱从不讲浪漫。中科院遗传发育所2024年12月发布的一项追踪研究提到,在随机抽样的127例高功能精神分裂家系里,后代智商超过130的概率比常人高出2.7倍,但代价是精神异常风险同步抬升。庞向东没测过智商,可村里老人记得,他年轻时是庞庄第一个能把《新华字典》倒背的人;他发病前最后一篇日记写满勾股定理的推导,字迹工整得像刻上去的。众望三四岁时,父亲抱着他在灶台边烤火,嘴里念的居然是“向量夹角余弦等于点积除以模乘积”。这些碎片被时间撕得七零八落,却在众望身上重新拼成一幅清晰的图:2017年高考,他理科684分;2021年直博清华;2025年以第一作者身份把论文发上Nature子刊,影响因子16.8。 母亲走后,众望把父亲的低保卡、病历、粘好的课本全部锁进抽屉,钥匙挂在胸口。他极少回家,却每月托村干部把奖学金的一半换成现金塞给父亲。2024年冬天,导师带着团队去雄安做项目,路过吴桥时,众望在高铁窗边远远望见父亲蹲在地头烧荒,火苗映着那张被岁月和病痛犁过的脸。他没下车,只在朋友圈写了一句“火光照亮来路,我必走到天亮”。 庞向东至今不知道儿子在科研战场上的精确坐标,但他知道,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银行卡会准时进账两千三百块——那数字刚好是他当年扛一袋水泥的工钱乘以二十九袋。 如果你也被这条血脉滚烫到,就留言说说你眼里的“天才与疯子”吧。 官媒信息来源: 清华大学 2025-08-19《不负“众望”,他感动中国!》 清华大学 2025-04-21《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使命,就是科研报国!》 新华网 2017-07-15《“把背影留给苦难,把笑容交给阳光”高考成绩684分的农家娃感动网友》
湖南这个35岁的女子发视频称后悔离婚,离婚前丈夫很疼她,工资基本上交,她负责花,
【16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