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巴菲特宣布退休,而他的一则大胆预言,引发全球轰动!他说:“20年或50年后

鉴清评趣 2025-09-02 10:37:10

94岁巴菲特宣布退休,而他的一则大胆预言,引发全球轰动!他说:“20年或50年后,日本和美国都将更强大!”那么中国呢? 早在2021年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就已指定副董事长格雷格·阿贝尔为接班人,只是当时市场普遍认为“股神”会继续坐镇。直到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伯克希尔净利润暴跌59%,现金储备飙升至347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这位嗅觉敏锐的投资者显然察觉到了市场变局的信号。 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宣布退休前三个月,他刚刚完成对日本五大商社的第七次增持,持股比例突破9%,同时悄悄减持了部分美国科技股。 巴菲特对美日的看好并非空穴来风。美国经济的韧性在他眼中犹如“不沉的航空母舰”:硅谷仍掌握着全球70%的AI核心专利,纽约证券交易所市值占全球40%,华尔街的金融机器每24小时就能调动数万亿美元资本。 即便面临政治撕裂和债务危机,他仍坚信“美国企业的创新能力足以消化任何泡沫”。而日本则像一台精密的“经济永动机”——三菱商社的全球贸易网络覆盖190个国家,丰田的氢能源技术领先全球,东芝最新研发的固态电池充电速度比特斯拉快3倍。巴菲特投资的五大商社,2024年净利润总和竟超过整个法国股市的盈利。 但真正让市场沸腾的,是他对中国经济的断言。当被问及“中国是否会成为第三个超级大国”时,巴菲特从西装口袋掏出一本泛黄的《中国统计年鉴》:“1990年,中国GDP只有美国的6%;2020年,这个比例变成70%。 现在中国拥有233家世界500强企业,比美国多26家。”他特别提到2008年投资比亚迪的经历——当初2.3亿美元的赌注,如今已变成价值80亿美元的股权,“这让我看清了中国制造业向智造业转型的速度”。 这位投资大师的预言背后,是冷峻的数据支撑:中国在5G基站建设上已超过美国10倍,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占全球37%,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球60%。 关键的是,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闭环——从稀土提炼到芯片制造,从电池生产到整车组装,这种“全栈式”工业能力连美国都自叹不如。巴菲特坦言:“我在苹果身上赚了1200亿美元,但比亚迪让我看到,中国完全有能力培育出自己的科技巨头。” 不过巴菲特也清醒地指出中国面临的挑战。当被问及“中国能否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时,他翻到年鉴中“研发投入占比”那一页:“2024年中国研发支出达3.2万亿元,占GDP2.6%,这个比例已经超过欧盟平均水平。 但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将实验室里的技术转化为全民共享的财富。”他以深圳为例:“这座城市40年前还是渔村,现在却诞生了华为、腾讯、大疆这样的企业,这种进化速度在人类经济史上绝无仅有。” 随着巴菲特正式交棒,全球投资者开始重新校准坐标系。伯克希尔股价在宣布退休后两周内下跌16%,而同期沪深300指数却逆势上涨3.2%。 更耐人寻味的是,段永平、李录等中国价值投资者开始大规模增持伯克希尔B股,他们给出的理由惊人一致:“巴菲特教会我们看企业本质,而中国正在涌现越来越多值得长期持有的优质资产。” 站在2025年的门槛回望,巴菲特的预言或许正在照进现实:当美国依靠科技霸权收割全球,日本凭借精密制造巩固地位时,中国正以“新型工业化”开辟第三条道路。 这位见证过10次经济危机的老人,用最后的公开演讲留下了一个值得深思的注脚:“未来50年,真正的赢家不是某个国家,而是那些能持续创造价值的企业——无论它们诞生在密西西比河畔,还是长江之滨。” 你觉得巴菲特对中国经济的判断是否准确?中国能否在美日夹击中走出自己的超级强国之路?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0 阅读:148

猜你喜欢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