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卿(1910年3月10日—2007年6月10日),字鸿儒,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是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和地质力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是李四光学术思想的重要继承者与发展者,为中国的地质科学事业,特别是在地质力学、构造体系、石油勘探和第四纪冰川研究等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祈祷][祈祷][祈祷] 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曾在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开始追随李四光先生,成为其重要的学术助手和合作者。 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参与国家地质工作的规划和建设。历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地质部地质力学研究室副主任等重要职务。 他全力协助李四光工作,具体参与领导了全国地质力学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在石油勘探方面,他运用地质力学理论,为发现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是“新华夏系”构造体系控油理论的主要实践者和验证者之一。 “文化大革命”期间,即使科研工作受到冲击,他仍坚持学术研究。1978年,李四光创建的地质力学研究所恢复后,他出任所长,致力于恢复和发展地质力学事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院士)。 晚年他依然孜孜不倦,致力于发展地质力学理论,推动其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和地热地质等新领域的应用。 他是李四光所创立的地质力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长期致力于构造体系的定型、定向、定序及复合关系的研究,对新华夏系等巨型构造体系进行了系统厘定,并探讨其动力学机制。 运用地质力学理论分析中国东部沉积盆地的成生演化与油气聚集规律,为这些油田的发现提供了关键的理论指导,是实践“陆相生油”理论和“构造体系控油”理论的杰出代表。 继承李四光的工作,对中国各地的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了大量调查与研究,为确认中国东部中低山区存在第四纪冰川活动提供了丰富证据,推动了中国第四纪地质学的发展。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8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该奖项的最高荣誉)。 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曾任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等学术职务。 孙殿卿院士是中国地质事业,尤其是地质力学领域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不仅是李四光学术思想的忠实继承者和卓越发展者,更是一位优秀的科研组织者和教育家。他的一生为推动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石油资源的突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记录我的2025# #不忘先辈致敬先烈#
孙殿卿(1910年3月10日—2007年6月10日),字鸿儒,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史迹奇闻号
2025-09-02 08:29:5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