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19日第一次走进红馆看White Summer林家谦演唱会,到8月31日快要24点走出场馆结束了我的8刷。短时间内连着看这么多场且完全不厌倦的红馆演出,这几年并不多,也从另一个层面足以说明我是多么爱这场夏日限定的演出。
即便我在看到第五场时已经可以熟悉他每首歌的走位变化、大多数歌曲的编曲走向、舞台装置和视觉舞美等,但你好像在不同视角(前排、山腰或者山顶,Green/Blue/Red/Yellow四个方位)注意到的场景,又有它在统一命题下具备的章节感、独立性、情绪收放和在演出推进逐步完成的进化。
印象很深刻的几个舞台无不有着小林处女座的巧思:开场的《夏日之子》集合了整个舞台装置和演出人员最多的变幻,前两Part的结尾《无答案》与《时光倒流一句话》在抒情基因中的逆时针走位都有强调某种难追回和放下,翻唱的两首非自己创作作品《紧急应变逃生法》和《随意门》的骤然消失与闪现在两边小舞台呈现出明快的时空瞬转,《特伦斯梦游仙境》结尾的烟花意向是梦游仙境的版图延伸,《一人之境》的升降台和伴舞演员在歌曲中段退去只留下家谦一个人在舞台,《free fallin'》和《喃呒师感官漫游》的杂技表演呈现出一种漫游感,而《春日部》的彩虹射灯与升降舞台都在服务于限定出现的 “天气之子(指)”……在这次White Summer演唱会演唱的所有歌曲中,它的呈现都不同于三面台习惯于大屏幕Visual和伴舞去讲故事,而是建立在整个舞台、装置、灯光、氛围和演出人员的协同中,以中心视角聚集出一部林家谦的夏日物语,这也是一个关于夏天、关于林家谦音乐作品、关于他成长和人生的整合。
这是以歌曲与舞台构建出的细节,但如果再以10场红馆为整体去细数其中的变化,每场的“新”都好似与天气总有阴晴不定变化的对照,这种无法预知的不确定性也正是一连10场White Summer的特别之处。
其中,一部分歌曲演唱的服装会有调整,躺着演唱《小林不动产》时抱着的玩偶每晚不一样(最后一晚床上有十个玩偶),歌曲演唱位的表达深浅和Talk会有区别,盲盒嘉宾和互动聊天时因人而异的情感有出入,部分歌词在搭配特定内容时会做变化,红馆空中吊车360更是会因为每晚不同观众应援互动被小林随机抓拍出现在舞台的大屏幕产出另一种晚晚不同的限定变化。变化本身,也包括了偶有的失误与哽咽,都组成了演出的特定内容。
同时,在这次嘉宾邀约时的全女星阵容,林家谦先后邀请了郑秀文、Jace陈凯咏、邓丽欣、梁咏琪、莫文蔚、杨千嬅、Kiri T、陈慧琳、张柏芝和宣萱作为嘉宾,有很多他小时候(笑称六岁时)追过的偶像,也有存在合作交集和一些渊源的女歌手,这些人选都补全了White Summer的「仲夏夜之梦」,让上万观众一同目睹了林家谦的追梦之旅。
我尤其喜欢尾场在盲盒嘉宾环节特别设置的空盒,配合《四月物语》这首歌的歌词「翻开了无数情节/到最后都没有那些事」也让White Summer想要表达的一个命题完整。不管是歌曲《无答案》和《时光倒流一句话》里唱的,还是《夏日之子》和《春日部》想表达的内容,亦或者《四月物语》里想要告诉观众的,接受天气变幻,坦然面对人生变数也是每个人成长都会经历的部分。
而作为一个演出者也是White Summer演唱会的绝对主角,林家谦的演出又有着很强排他性的唱作个性——量身定制的唱作本就很难取悦所有观众,更不用说每个歌手都会有完全无感甚至不喜欢的Haters,White Summer更是没办法只有一种人人喜欢的天气。
可是,当你真正沉浸其中时,这一种以唱作作品构建出的独特歌手视觉和表演体系又是能有成倍增加的共鸣,你几乎能很容易从这种完全拨乱职业生涯不同阶段作品的全新歌单中接受并消化他高度自洽的表达。
这种极其适配于他声音特质的歌词、旋律和现场编曲,这个糅合了跳脱节奏、钙质舞步和独特唱腔的表演,令每一场都能看到完全不同可能性的White Summer,也是林家谦在这个八月书写出的夏日物语。我都相信,绝对不止我一个人越看越爱,「White Summer」注定是一场建立在变化中逐步进化,会让人有强烈后遗症、可以反复回味的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