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巴东县原县长刘冰在入狱前一天,陈行甲问他:“为什么这么恨我?”刘冰咬

飞绿说历史 2025-09-01 13:47:49

2015年,巴东县原县长刘冰在入狱前一天,陈行甲问他:“为什么这么恨我?”刘冰咬牙切齿地说:“因为你不会做官!这样当官是当不久的。”果不其然,第二年,陈行甲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后,选择裸辞,而辞职背后的真相,令人震惊不已……   时间往前推到2011年,陈行甲刚刚离开宜都市长岗位,被组织安排到巴东县当县委书记。   巴东在湖北属于偏远山区,经济基础薄,扶贫压力大,交通也不怎么方便。说白了,谁来都知道这工作不好干。   陈行甲到巴东的第一天,没整啥官架子,直接找当时的县长刘冰聊了半天。两人谈的都是实在话,没绕弯子。   刘冰说得很直,扶贫难,钱紧,干部思想也不统一。陈行甲也没拐弯抹角,直接说:“你觉得最急的事是什么?”   刘冰说了几个头疼问题,陈行甲一边听一边记,心里明白,这摊子事不是靠喊口号能解决的。   陈行甲到巴东以后,没像有些干部那样天天坐办公室,而是经常下村,和老百姓面对面聊。他不爱搞那些“表面工程”,凡事都讲个“实在”。   有几次,他直接跑到最偏远的村子,和村民坐一起聊家常,问他们家里还有什么最需要解决的事。   回来以后,他就和班子成员商量,怎么把这些事一件一件落实。很多干部一开始不太适应这个节奏,觉得这书记“太认真”,有点“不懂官场”。但时间长了,大家也慢慢接受了。   说实话,陈行甲的做法确实和不少地方官场“规矩”不一样。他严禁吃请、送礼,对拉关系、走后门这些事更是零容忍。   有些人背后嘀咕,说他这样迟早得罪人。可陈行甲觉得,干事就得把规矩立住。特别是扶贫这块,他坚持每个贫困户都要建档立卡,扶贫资金一分也不能乱花。   2012年到2014年,巴东的扶贫项目开始多起来,省里和国家给的钱、资源也多了。   可怎么用好这些钱,成了大难题。陈行甲要求每一笔钱都得花在刀刃上,不能被中间环节“截胡”。他带头开会,要求所有招投标得公开,群众也能监督。   当然,他的坚持也让一些人不舒服。刘冰跟陈行甲在不少事情上都分歧很大。有时开会,俩人会当场争起来。   比如分项目资金,刘冰想“平衡一下”,陈行甲就坚持按实际需要来。谁都不让步。时间久了,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最后,刘冰因为严重违纪被查,进了监狱。陈行甲去见他时,刘冰那句“你不会做官”,其实说穿了就是看不惯陈行甲不按“潜规则”来。   其实,陈行甲不是不懂官场,而是更看重老百姓的感受。   到2015年,巴东脱贫攻坚有了很大进展。基础设施、民生条件都大有改善,群众的日子也好过多了。   陈行甲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还被多家主流媒体采访报道。   照理说,前途一片光明,谁都觉得他会继续升官。   可没想到,2016年,他突然递交了辞职报告。很多人都觉得奇怪,这么好的“仕途”,为啥说不干就不干了?   陈行甲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自己在体制内多年,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为民服务。但他也发现,很多事想做却做不成,体制内有些事情确实难以改变。   辞职后,陈行甲没有选择退休养老,而是加入了公益组织,继续搞扶贫、助学等社会服务。   他说,虽然离开了体制,但初心没变,还是想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在公益岗位上,他反而觉得更踏实。   很多人说他“不会做官”,但他自己觉得,做官不是目的,关键是能不能真正为群众干点好事。他用实际行动证明,换个身份照样可以服务社会。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飞绿说历史

飞绿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