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被俘最高将领吴成德,回国后被开除党籍军籍,生活艰苦,1996年以84岁高龄

易云的世界 2025-09-01 13:32:10

志愿军被俘最高将领吴成德,回国后被开除党籍军籍,生活艰苦,1996年以84岁高龄时与世长辞,他的一生堪称传奇…… 一面珍藏的党证,无数张捐款凭证,默默诉说着这位志愿军被俘最高将领的忠诚与坚韧。吴成德在抗美援朝时任志愿军60军180师代政委、政治部主任,是志愿军被俘官兵中职务最高的一位。 1951年5月,180师在朝鲜战场陷入重围,吴成德选择与数百名伤员共存亡,带领他们在敌后山区坚持游击作战长达14个月。最后身边只剩下3名战士时,他因误食毒蘑菇昏迷被俘。 1951年5月,朝鲜战场形势突变。吴成德所在的180师奉命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在汉江以南阻击敌军。完成任务准备后撤时,敌军发动猛烈的夹击,近万名官兵陷入重围。 师部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分散突围。在突围过程中,吴成德发现了300多名无法随队行动的伤员。面对伤员们“政委,带上我们”的哀求,这位身高一米八的硬汉做出惊人举动——拔枪击毙自己的战马,誓言与伤员们“同生共死”。 吴成德将伤员编成40人小组,在敌后山林开展游击战。他们面对的不仅是敌人的搜捕,还有极端匮乏的物资供应。武器弹药、粮食药品都严重短缺,经常风餐露宿。 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他们仍然坚持了14个月,期间还消灭了20余名敌人。队伍从最初的数百人逐渐减少,到最后只剩下吴成德和另外两名战士。1952年7月,吴成德在一次误食毒蘑菇昏迷后被美军搜山队俘虏。 吴成德被俘后,最初伪装成炊事员,但最终被叛徒指认身份。美军得知他是志愿军高级将领后,将他关押在釜山“战犯”监狱,实施了各种折磨。 美军对他使用电击、水刑、辣椒水灌肠等酷刑,甚至使用高频微波脉冲破坏神经系统。据记录,吴成德在战俘营中七次拒绝赴台,表示“死也面北”。他的体重从130多斤骤降到90斤,肋骨断裂、耳膜穿孔,但始终未吐露半句机密。 1953年9月,随着朝鲜停战协定签署,吴成德作为最后一批战俘被遣返回国。回国时,他骨瘦如柴,头发基本脱落,战友几乎认不出他原来的样子。 但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被俘身份,吴成德在1954年6月被开除党籍和军籍。他被安排到辽宁盘锦大洼农场任副场长,进行思想改造。 在农场的二十多年里,吴成德默默承受着不公待遇,却没有怨天尤人。他带领职工开垦荒地、抗洪抢险,将农场管理得井井有条。 当地群众对他十分敬重,即便在特殊时期,也没有人愿意批斗他。1955年冬天,吴成德到北京接回妻子龚村和女儿,一家人在农场相守二十多年,过着平凡而温馨的生活。 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吴成德也从未放弃为自己正名的努力。他联手其他被俘归国人员写了几十封信向上级反映情况,虽然这些信件多年没有回音,但他依然坚持。 转机出现在1980年,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志愿军被俘归来人员问题的复查处理意见》的第74号文件,全面地、正确地规定了对志愿军被俘归来人员的重新审查和处理办法。 经过重新审查,组织确认吴成德在战俘营“未泄露任何机密,始终坚持民族气节”,于1982年3月恢复他的党籍及军级干部待遇。 平反后的吴成德回到山西运城老家,过上退休生活。但他并没有安享晚年,而是投身于公益事业。他担任运城地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运城市关工委名誉主席,被6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 他作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报告会百余场次,并为希望工程捐款、集资200余万元。家人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才发现大量捐款凭证和感谢信,原来他默默向革命老区和灾区捐出了四万多元,几乎用尽了全部积蓄。 1996年3月6日,吴成德在山西运城病逝,享年84岁。家人整理遗物时,发现他珍藏的党证和厚厚一叠捐款凭证。这位老人用沉默的奉献,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诚与信仰。 吴成德的人生起伏,映照出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从教师到军人,从高级指挥员到战俘,从农场副场长到晚年公益人,他始终保持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忠诚。

0 阅读:2

猜你喜欢

易云的世界

易云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