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媒体发表评论称,在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上,中俄印三个金砖国家迎来了“高光时刻”,

鉴清评趣 2025-09-01 11:25:32

德国媒体发表评论称,在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上,中俄印三个金砖国家迎来了“高光时刻”,评论批评特朗普对中国、金砖国家实施高关税,“无意中”促成这些国家更加紧密地联合在一起。 2025年7月,白宫突然宣布对金砖国家加征10%关税,理由是这些国家“在气候问题上敷衍美国”。但明眼人都看得出,真正刺痛华盛顿的是金砖国家扩容:2024年沙特、伊朗、埃及等能源大国集体加入。 让这个原本以中俄印为核心的组织掌控了全球40%的石油储量。美国财政部内部报告显示,特朗普团队担心金砖国家若建立独立支付系统,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可能从58%跌破50%。 关税大棒最先砸中了印度。作为美国“印太战略”的关键支点,新德里突然发现自己在华盛顿的优先级直线下降——2025年上半年,印度对美电子产品出口暴跌35%,而同期中印贸易额却逆势增长22%。 更让莫迪政府难堪的是,美国以“人权问题”为由,将印度最大的制药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导致其损失价值15亿美元的美国订单。印度《经济时报》无奈承认:“我们成了大国博弈的炮灰。” 俄罗斯的处境同样尴尬。尽管莫斯科与华盛顿在乌克兰问题上达成临时停火,但美国仍以“支持恐怖主义”为由,冻结了俄天然气工业公司在美的30亿美元资产。 当普京在克里姆林宫看到美国对中俄印三国同时加征关税的新闻时,对助手说了一句话:“是时候把中印请到谈判桌前了。”这句话很快转化为行动——2025年8月,俄罗斯主动向中印提议,在天津峰会前召开三国能源部长紧急会议。 这场秘密会议的成果超出预期。中俄签署了为期20年的天然气供应协议,价格比欧洲市场低25%;印度则获得俄罗斯承诺,将每年向其供应5000万吨折扣原油。 更关键的是,三国同意建立“三角贸易清算机制”:印度用卢比购买俄罗斯石油,俄罗斯用人民币结算对华贸易,中国则向印度提供基建投资。这种“货币循环”巧妙绕开了美元,让华盛顿的制裁工具瞬间失效。 天津峰会的细节更具象征意义。当三国领导人共同按下启动键时,大屏幕亮起“金砖支付系统”的测试界面——这个酝酿三年的项目,终于在关税战的压力下提前上线。 据参与测试的孟买银行家透露,系统支持中俄印等10国货币直接兑换,交易手续费比SWIFT低60%。更耐人寻味的是,峰会期间中印突然宣布达成边境管控协议,双方同意在实控线附近撤军20%,这被德国媒体解读为“为经济合作扫清障碍”。 美国的反应充满矛盾。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金砖国家是过时的俱乐部”,但财政部却悄悄启动对印度卢比汇率的调查,试图用金融手段施压。这种“既想打压又怕逼反”的纠结,恰恰暴露了华盛顿的困境:当金砖国家GDP总量突破35万亿美元(接近美国的1.2倍),任何单边制裁都可能反噬自身。 天津峰会后,全球产业链开始出现微妙调整。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建厂的计划提速,印度制药企业加大对华原料药进口,俄罗斯则将原本销往欧洲的粮食转运至孟买港。 德国《世界报》注意到一个细节:2025年9月,中俄印三国在联合国大会上首次联合提交“多边贸易体系改革”提案,要求将发展中国家在世贸组织的投票权从40%提升至55%。虽然提案未获通过,但已让欧美国家感到不安。 这场由关税战引发的连锁反应,最终演变为全球权力格局的重构。当美国忙着在亚太拉拢盟友时,中俄印却用经济合作编织起一张新网络——从莫斯科到新德里再到上海,高铁、能源管道和数字支付系统正在连接起一个占全球人口42%的巨大市场。德国媒体的评论或许点中了要害:“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最终砸出了21世纪最大的经济联盟。” 站在2025年的秋天回望,天津峰会的真正意义或许不在于签署了多少协议,而在于它证明了一个真理:当霸权主义试图用制裁割裂世界时,被针对的国家反而会找到更紧密的合作方式。 如今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已批准向成员国提供1000亿美元低息贷款,而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却因预算削减被迫暂停新项目。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或许正是全球化新时代的开端。 你觉得金砖国家的联合能否真正改变国际规则?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1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