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何橞瑢去到北京大学采访学生,那么多好的问题不问,偏要问“北大是不是更卷?”和“大陆到现在的氛围还有那种学生靠高考改变人生这件事吗?” 何橞瑢到北京大学对几位同学进行了采访,我先谈一下他们直播清晰度和镜头晃动问题,经过对比确实比之前几天要好一些,但是滤镜还是没有调整回原来那样自然,我是有证据的,因为我把何橞瑢8月19号在桃园机场的视频截图(请看图3和图4)找到了,经过和他们在北大呈现出来的画面进行对比,何橞瑢在桃园机场的画面更加干净和自然一点,我想这和滤镜有一定关系,但是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不用原来的在桃园机场时那种自然色在北京拍摄。 接下来说回何橞瑢采访北大学生的话题,何橞瑢问北大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的郭镜汀同学时,首先就说了一句“因为我来自台湾嘛!” 然后她就讲听说大陆这边很“卷”,那么最高学府肯定更“卷”,大家都是拼了命的挤进来,那么像你自己的经历呢? 其实郭镜汀同学这时候就已经察觉到有点奇怪了,因为他“额”了两秒钟,思考过后说他对何橞瑢说不止大陆“卷”吧?难道台湾不“卷”吗? 何橞瑢来了句“不会卷成那样吧?” 还说她听到大陆现在996到007了。 郭镜汀同学是真稳重和聪明,他回答那是调侃的说法。可是何橞瑢还是强调那是“卷”出来的文化。 对此我非常不解,你到北大去采访同学,明明有好多的话题可以聊,非要说“卷”这个话题,哪怕你换个词儿,说在北大上学必须要更努力或者勤奋之类的,我都无话可说,一直说“卷”,学生面前一直强调这个“卷”什么意思?问一些正能量的话不行吗? 郭镜汀同学都不好回答了,高校学生之间有点竞争或者是比较,那真不是“卷”,那是良性竞争,是向上的动力。 而“卷”通常指内部之间的比拼,是内卷,是有不良竞争和恶性循环的意思在里面。 再说了,何橞瑢在北大郭镜汀同学面前提到996到007,那是学校里的事情吗?不是啊!那是之前网上有些人形容某些互联网大公司的,你在学校说这话合适吗?都不做功课就在那里讲这些有的没的,而且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上班时间也不像以前那么长时间了,例如深圳的大疆就调整了。 另外,何橞瑢采访一名北大姓李的女同学时也问出奇怪问题,问她“现在是不是有些家庭就是家里有一个人高考就全家卯足了劲供他考上好大学?”这还没完,接着她继续问“到现在整体大陆这边的氛围还是有那种可以靠高考改变人生这件事吗?” 北大李同学同样回答优秀,她认为通过高考可以改变接触的人,例如北大,那么接触的人就不一样。 李同学意思是考上好大学不一定能改变人生,但是能接触同样是学习好的同学,以及未来工作的员工也有可能不一样。 我比较不理解何橞瑢那种提问的用语、口吻,就是让人不舒服!例如她提到“整体大陆这边的氛围还是有”,这什么话?把“整体氛围”、“还是有”跟“靠高考”、“改变人生”放一起,从没见过这么提问题的媒体人,潜台词是还跟几十年前那样呗!是不是想问这个?你去网上随便查资料做功课再提问不行吗?都什么年代了,问一些奇怪的问题,所以同学们都不好回答。为什么不问同学什么专业的?业余爱好之类的问题呢?就逮着“卷”、“靠高考改变命运”问到底,真是奇了怪了。 其实这些话题有带“坑”嫌疑,试想一下,她用996转007话题抛给郭镜汀同学时,如果郭同学没有察觉到,顺着她的话往下说的话,哪怕说一句“可能”,是不是到时候有岛内绿媒就说“你看,北大学生说都996、007耶,好辛苦哟!” 再例如李同学一旦顺着她提问的“靠高考改变命运”这个话题继续下去,那么岛内万一有无良媒体说“你看,他们还是跟古代一样,你得考上状元才能改变命运。” 我这些话可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我经常刷到岛内绿媒和绿营“名嘴”就是会那样造谣,一点点小事或者个例,岛内绿营媒体就给放大,然后以偏概全,用夸张手法去宣传。 真的,我希望媒体们能严谨一点,尤其去大学尽量带去正能量,以前从未见过有媒体人问北大学生这样的问题。
高中同学都以为我考了北大
【10评论】【7点赞】
心漠
让这货滚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