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伦再出拳阻挡郑丽文! 一份网络民调结果让国民党近期的主席选举风波愈演愈烈。蔡正元、侯汉廷主办的《哏媒体》发起的投票中,3万名参与者里有57%支持郑丽文担任国民党主席,这个数字超过了其他所有潜在候选人的支持率总和。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国民党中常会突然宣布将主席选举的领表登记时间延长两周,从原本的9月初推迟到9月中旬,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朱立伦派系为阻挡郑丽文出线打出的又一拳。 这次延长报名时间的提案由中常委郑正钤提出,理由是“大罢免刚过,时间太匆忙”,说地方党员反映希望有更充足的准备时间。 但翻开国民党的选举规则,里面只规定了候选人需具备党员身份、曾任中央职务等硬性条件,只要有足够党员联署就能登记参选,从头到尾找不到“需预留充足时间给特定人士”的条款。 、2005年马英九参选党主席时,国民党反而缩短了登记时间,当时的解释是“提高效率”,同样的规则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解释,难免让人质疑这背后的派系考量。 郑丽文对此倒是表现得相当坦然,她明确表示会在9月初按原计划领表登记,还公开感谢朱立伦的“辛劳付出”,说自己已经做好接棒准备。 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反而凸显出延长时间的尴尬,明明已有候选人明确表态参选,却还要刻意拖延时间,难免让人猜测是在等待更“合适”的人选。 有党内人士透露,朱立伦一直属意台中市长卢秀燕接棒,多次公开表示“党主席与2028候选人应一致”,直到卢秀燕明确婉拒后,才出现了延长报名的操作。 朱立伦如此执着于阻挡郑丽文,核心问题可能出在路线分歧上。郑丽文近期在多个场合明确表态,若当选将把“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写入党纲,还提出要重建党产运营机制、推行青年领袖计划。 这些主张直指国民党近年来的积弊:立场模糊导致支持者流失,资金匮乏影响组织运作,老龄化严重缺乏新鲜血液。更重要的是,她多次强调“连中国人都不敢认就该去民进党”,这种清晰的统派立场与朱立伦主导的模糊路线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具体政策上,郑丽文的主张更是剑指当前台湾的敏感议题。她在新竹的宣讲中痛批民进党让台积电过度依赖美国,指出美国不仅要台积电投资1650亿美元,还想通过入股方式掌控核心技术。 她直言这种做法是“把台湾一代工程师的血汗成果送给美国”,呼吁通过重启核电保障能源安全,认为这能每年为台湾省下数百亿开支。这些主张在年轻党员和学界中获得不少支持,却也触动了党内部分依附传统路线的势力。 面对郑丽文的强势崛起,朱立伦派系打出的“政治份量”牌显得格外无力。国民党秘书长黄健庭强调“政治份量要够才能领导党”,但这个说法在党内就遭到质疑。 郑丽文拥有两届“立委”资历,多年来深耕两岸议题和能源政策,56岁的年龄正值政治黄金期。 对比美国政治人物,肯尼迪43岁以参议员身份当选总统,奥巴马47岁同样以参议员身份入主白宫,这些例子都说明所谓“份量”从来不是靠资历堆砌,而是靠民意支持和政策主张赢得的。 更有意思的是郑丽文处理党内关系的策略。在卢秀燕明确表示不参选后,她公开表达“感佩与尊重”,强调两人有“姐妹般的革命情谊”,还提到卢秀燕在罢免案中全力辅选的无私态度。 这种姿态既展现了团结姿态,又巧妙地与朱立伦的“钦定”做法划清界限。有基层党员在社交媒体留言,称这种“不内斗、重团结”的风格正是国民党急需的品质,反观朱立伦派系延长时间的操作,反而显得小家子气。 国民党内部的这种权力博弈其实由来已久。历史上多次出现为阻止特定候选人出线而修改规则的情况,2017年党主席选举时就曾因资格审查引发争议。 但这次的不同之处在于,郑丽文的支持基础来自基层党员和年轻群体,他们厌倦了大佬操纵、路线模糊的老套路。 她提出的青年领袖计划正好击中了这个痛点,不少年轻党员表示,国民党如果再不让青壮世代接班,迟早会被民进党彻底压垮。 从选举时间线来看,延长两周的操作确实给朱立伦派系争取了缓冲空间。有消息称他们正在接触曾两次参选党主席的郝龙斌,希望能推出足以抗衡郑丽文的人选。 但这种“空降大咖”的做法在当前氛围下未必奏效,郑丽文已经通过核政策、两岸立场等议题塑造了鲜明的个人形象,而选民对“大佬协调”的模式早已审美疲劳。 从民调结果来看,57%的支持率已经发出了明确信号,党员们想要的是敢于明确立场、推动革新的领导者,而不是只会玩弄规则的操盘手。 现在距离新的登记截止日还有一段时间,朱立伦派系是否会推出新的候选人还未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次延长报名时间的操作已经在党内引发不少议论。 郑丽文已经放出话来,无论对手是谁都会全力以赴,她的目标很明确:让国民党重新成为台湾“第一大党”,2028年不仅要赢得领导人选举,还要在民意机构单独过半。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信息:中国台湾网
朱立伦要搞出震撼性堪比当年“换柱”事件的政治新动作——收回“交棒”承诺,继续参选
【57评论】【34点赞】
用户14xxx62
朱立伦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