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死在太空,却被气死在地面!”美国两名宇航员,因为宇航局的漏洞百出,被迫在滞留太空9个月。好不容易返回地面,本以为出了这么大趟苦差,政府会有些体面的补偿,结果美国政府只给每人发了1148美元的补助,折合人民币8000元,平均一天不过30元。 两位美国宇航员原本计划短期太空之旅,却因技术故障困在国际空间站长达9个月,安全归来后竟只拿到微薄补助。这件事让人不由得想问,美国航天体系的那些光鲜背后,隐藏着多少对普通劳动者的漠视?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波音公司推出的星际客机项目,本来是想在太空竞赛中占先机。2024年6月5日,苏尼塔·威廉姆斯和巴里·威尔莫尔从佛罗里达发射升空,原定只停留8天,测试飞船的对接和返回功能。可没想到,飞船推进系统出问题,阀门泄漏,氦气系统故障频发。这些缺陷不是小事,直接导致飞船没法正常返回。 地面团队花了好几个月排查,可就是拖拖拉拉,没个准信。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只能在空间站多待,本来短期任务变成长期滞留。空间站环境对身体影响大,骨密度下降,肌肉萎缩,辐射暴露,这些风险他们都得扛着。威廉姆斯还创下女性太空停留最长时间的纪录,可这不是光荣,是被迫的。 波音公司作为制造商,设计时就没考虑周全,冗余系统不足。航空航天局管理也乱,决策反复,延期通知一个接一个。最终,航空航天局放弃用星际客机带他们回来,转而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接人。2025年3月18日,两人终于落地墨西哥湾附近,历时286天。这暴露了美国航天项目的结构性毛病,资金砸进去不少,可安全和效率跟不上。 返回地球后,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本以为政府会给点像样的认可。毕竟出了这么大趟苦差,身体健康都受损。可美国政府只按联邦雇员标准发补助,每人1148美元,折合人民币8000元,平均一天不过30元。这笔钱其实是固定差旅补贴,每天4美元,不管任务多长,都不变。航空航天局说,这是规定,没额外加班费。 两人年薪在12.5万到16.3万美元之间,算下来人民币百万级别。可太空任务高风险,高强度,却没额外补偿。威廉姆斯身体消瘦明显,全球都看到。威尔莫尔也面临恢复问题。可机构就这么算账,波音公司也没多给一分。网友们看不下去,有人直接问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他说知道辛苦,但没落实啥。 这事让大家看清,美国宇航员表面风光,实际就是机构的工具人。选拔严,风险大,回报却不成比例。相比之下,我们国家航天事业注重人文关怀,保障航天员权益。这对比鲜明,美国资本主义下,劳动者权益常被忽视。 事件闹大后,媒体和网友热议。航空航天局坚持政策不变,没调整。威廉姆斯承认身体机能受影响,需要长期观察。威尔莫尔也得监控健康。可补助就那点,够干啥?相当于日常开销费,却忽略了意外延误的代价。 全球观众通过视频看到他们的状态,瘦弱的身形让人心酸。航空航天局和波音的失误,直接害人多受罪。可责任呢?机构调查了事,没见赔偿。特朗普表态愿自掏腰包,可话说出口,没下文。典型的嘴上说说,实际不管。 这不光是两人遭遇,更是美国体系问题的缩影。航天项目资金雄厚,可分配时偏向企业,劳动者权益搁一边。波音拿大头合同,出了事推责任。航空航天局作为联邦机构,官僚作风重,效率低。结果,英雄回家得不到应有尊重。 反观国际,航天合作越来越重要。我们中国空间站运转顺利,航天员待遇有保障。这事提醒大家,科技发展不能只看表面,得注重人本。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表示还愿继续任务,精神可嘉。可制度不改,类似事还会发生。 后续,航空航天局启动星际客机改进,可对两人补偿没提。健康监测继续,恢复需时间。公众呼吁改革,可美国国会层面动静小。这暴露了资本主义下,利益优先于人。
为什么大家都不提中国空间站了?没脸提,跟国际空间站差距太大。 国际空间站确实
【7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