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熙焦泊乔加盟广东男篮 这笔交易的价值置换、筹码规模有更了解CBA市场行情、球员能力和交易细节的朋友去聊。
我对CBA有限的了解集中在一些球员的打法上,而交易层面、包括合同条款都不算太熟悉,这方面就不谈了。
我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反应是,小崔这下确定要回来,不会再冲击NBA了。
虽然在此之前,其实就已经能几乎确定,他会在某个时间点回归国内联赛,但我之前还在想,他会不会晚一点,再加盟哪支发展联盟球队试一试。
如今看来不会了,单纯的训练、恢复就像无源之水,球员总是要打比赛的,否则无论收入还是关注,甚至是竞技状态本身都未必能持续。
当然,回归国内没什么不好,NBA本来就是一次向上摸高的挑战,能冲就冲,冲不到,把经验保留下来,在国内继续打磨也没什么不对。
但可惜肯定还是有一点点的。
小崔上赛季在篮网的表现肯定说不上亮眼,多数时间都在G联赛度过,但在篮网大量出清球员的阶段,往上幻想一下饮水机,往下在G联赛多刷刷脸,本身都是在可预期的范围内,这样不说在NBA有多大发展,多待上1-2个赛季,按说也是有可能的。
这种跟随训练体系、有发展联盟比赛可打的成长环境,对于这个阶段的小崔,应该还是一个比较难得的机会,他相比王俊杰这类持球前锋,3D的底色更重,而G联赛的比赛风格,对于这种球员锻炼适应性、攻防紧凑度,应该是有帮助的。
当然,伤病是谁都不愿看到的事,这次之后,其实小崔在NBA甚至发展联盟继续留下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回来是早晚的事,这不是最好的剧本,有些可惜,但也不是最差的,起码小崔还能打球。
而从丁彦雨航到张镇麟,再到崔永熙、曾凡博以及未来的王俊杰,虽然目前还没有前锋等真正登录NBA,但我们其实已经看到了男篮锋线的进步,从最早的三分射手,到丁彦雨航这种在国内可以打核心的小前锋,再到如今3D底色,掺杂一定现代化持球戏份的前锋,球员的比赛形态在逐渐进化,也都做出过走出去的尝试。
这份尝试目前是有些苦涩的,除了还没真正登录职业的王俊杰,前锋们几乎都经历了一些伤病,但就像王治郅到杨瀚森的选秀道路,事情是在一点点变好的,甚至会有曲折反复,每个球员都在用自己的职业生涯堆叠成这道“螺旋上升”的通道,无论是什么选择,只要合乎情理,就值得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