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口19.2亿到败走越南,打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的恶!在越南胡志明市

尔说娱乐 2025-08-28 12:16:36

从出口19.2亿到败走越南,打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的恶!在越南胡志明市的街头,摩托车轰鸣声整天不断,像一条流动的钢铁河流。可谁能想到,二十多年前,这里曾是中国摩托车的天下,出口额一度冲到19.2亿市场份额高达80%。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越南,摩托车引擎的轰鸣声昼夜不息。 在胡志明市陈兴道大街的摩托车市场上,中国品牌的招牌鳞次栉比。 来自重庆的力帆经销商阮文雄记得,1999年最红火时,他的店铺每天能卖出50辆中国摩托车,工人们加班加点都来不及组装。 这些中国摩托车以惊人的价格优势横扫市场。 日本本田的Super Cub售价2200美元,而中国的力帆LF100仅售700美元。 河内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光明回忆道: "当时许多家庭都把购买中国摩托车作为改善生活的第一步。" 然而危机的种子早已埋下。 随着进入越南的中国摩托车品牌从最初的5家猛增到70多家,价格战悄然打响。 2001年初,隆鑫率先将100cc踏板车价格下调50美元,其他品牌被迫跟进。 到2002年底,最便宜的中国摩托车已经跌至170美元,仅相当于最初售价的四分之一。 质量隐患随之暴露。 河内维修工潘文贵指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故障摩托车说: "这些车的化油器三个月就要更换,电路系统经常短路。最糟糕的是有些厂家用回收塑料制作外壳,太阳晒久了就变形。" 越南消费者协会的记录显示,2003年收到的摩托车投诉中,中国品牌占78%。 日本企业趁机反攻。 本田推出专为越南设计的Wave Alpha,虽然售价1000美元仍高于中国车,但提供三年保修和全国联保。 他们在每个省份都设立维修中心,培训当地技工。 本田越南公司总经理山田隆说: "我们意识到光靠品牌优势不够,必须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2005年的一场暴雨成为转折点。 当时胡志明市多条街道被淹,许多中国摩托车在涉水时熄火,而日本车大多顺利通过。 这个场景被当地媒体广泛报道,进一步动摇了消费者对中国车的信心。 到2007年,中国摩托车在越市场份额已不足5%。 如今,随着电动车浪潮兴起,中国车企再度看到机遇。 在河内市郊的工业区,力帆的新工厂正在生产电动摩托车。 总经理张伟表示: "我们吸取了教训,现在每辆车都经过防水测试,电池保用三年。" 但越南消费者仍然谨慎,28岁的办公室文员阮氏香说: "我会先观察一段时间,毕竟摩托车的质量关系到生命安全。" 这场历时二十年的商战给中国企业上了深刻的一课。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所长李东认为: "价格优势只能打开市场,要守住市场必须靠质量和服务。现在中国电动车企业正在重复摩托车的老路,必须避免重蹈覆辙。" 在胡志明市第五郡的摩托车市场上,老经销商陈大义擦拭着店里最后一辆中国燃油摩托车说: "这些车曾经改变了很多越南人的生活,可惜没能把好质量关。现在年轻人更喜欢电动车,希望中国企业这次能做得更好。" 主要信源:(环球时报——20年前,中国摩托车为什么“折戟”东南亚?)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