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反省”的日本,未必是“坏事”
01
2025年8月24日,日本共同社报道:
日本政府通过驻外使馆向欧洲和亚洲国家发出外交照会,声称中国纪念活动“过度聚焦历史、反日色彩浓重”,并建议各国“谨慎考虑”是否派员参加。
日方认为,活动可能传播“中国主导的历史观”。
说实话,一开始看到这个新闻,圆方还觉得这不会是假新闻吧。
直到我们外交部做出回应,圆方才确信。
外交部发言人回应说:
中方注意到上述消息,已向日方提出严肃交涉,要求日方澄清。
中国政府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任何正直坦荡面对历史、切实汲取历史教训、真正致力于和平发展的国家,都不会对此心怀疑虑甚至提出异议。
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日本战后重返国际社会的重要前提,是日本同周边国家发展关系的政治基础,更是检验日本能否恪守和平发展承诺的一杆标尺。
日本如果真心想翻过历史问题这一页,就应该以诚实态度正视和反省侵略历史,同军国主义彻底切割,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切实尊重中国等受害国人民的感情,这样才能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不“反省”的日本,未必是“坏事”。
02
其实日本这个举动,虽然不符合常规,但是也并不意外。
202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举行的“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即日本投降80周年纪念活动)
日本首相石破茂在致辞中强调:
“自那场大战结束至今已过去80年。如今,不了解战争的世代已占大多数。绝不能重演战争的惨祸。绝不能再次走错道路。那场战争的反省与教训,我们必须此刻再一次铭刻于心。
有媒体说,这是自2012年首相野田佳彦以来,日本首相时隔13年首次在终战纪念日致辞中明确使用“反省”一词。
这是一种进步。
但是,如果认真看致辞全文,就不一定会这么看了,致辞中是这么写的:
“……先前的大战中,三百余万同胞失去了生命。心系祖国前途、牵挂家人幸福却殒命疆场的将士们;因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各城市空袭与舰炮射击、冲绳地面战等牺牲的民众们;战后在遥远异乡离世的人们。此刻,在诸位的灵前,我们由衷祈愿逝者安息。”
相信上面这番话,很难说是在“尊重”当年的受害国的人民的感情。
特别是这一句“心系祖国前途、牵挂家人幸福却殒命疆场的将士们”
听起来好像很冠冕堂皇,很理所当然,很人性光辉,但是却没有说:
这些士兵,是在谁的土地上,为了什么目的,做出了怎样的惨绝人寰的行动!
而正因为日本在国内是如此宣传的,这样描述的,所以他们害怕所谓的“中国主导的历史观”被更多人了解,被更多人知道,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这个时候回头看所谓的“那场战争的反省与教训”到底是什么呢?
大概不是在反省战争
而是大概率在反省
这些“心系祖国前途、牵挂家人幸福却殒命疆场的将士们”,怎么没能打赢这场战争呢?
这不是反战!
这是反战败!
03
那圆方为何还说,不“反省”的日本,未必是“坏事”
其实,日本若真能彻底反省,以中华民族“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的气度,这段血泪交织的历史未尝不能真正翻篇。
中国历来崇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更懂得“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胸怀。
若日本能像德国一般诚恳忏悔、切割彻底,亚洲格局或许早已不同。
我们大概率会以大国气量接纳和解,甚至携手共筑亚洲的繁荣。
然而今日日本的选择,却是另外一条路。
其外交照会企图模糊侵略本质,追悼致辞依旧美化战争行为,这种对历史罪责的逃避,恰恰撕掉了其伪装和平的最后面具。
更危险的是,日本一边拒绝正视历史,一边却妄图无视中日军事实力早已不可逆的差距。而可以预见的即将到来的9.3会让全世界看到,这个差距已经进一步被拉开了。
而日本这种不肯清醒的态度,实则是将战略机遇拱手相送。
如果有一天,日本军国主义思潮真敢借尸还魂,无非是给中国一个彻底了结历史恩怨的契机。
当然,圆方认为这不是复仇,而是以绝对的实力与道义高度,一举瓦解东亚和平的最后隐患。
届时,中国人民的铭记与缅怀,将化作捍卫正义、终结历史的磅礴力量。不反省的日本,终将成为印证中国和平崛起时代意义的最后注脚。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日本正在选择的,恰是最不利于自身、却最有利于历史彻底清算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