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3个农民上山砍柴,突然看到一男一女坐在岩石上,3人大惊:“这不是土匪

金风玉露一相 2025-08-28 01:22:41

1965年,3个农民上山砍柴,突然看到一男一女坐在岩石上,3人大惊:“这不是土匪覃国卿吗,15年过去了,他怎么还活着?” 李老根攥着柴刀的手突然沁出冷汗,刀刃在晨光里滑过一道冷光,差点砸在满是松针的地上。 他旁边的王柱子刚要张嘴喊,被张二娃一把捂住嘴——张二娃才22岁,眼神却比两个长辈更尖,早看清了那男人左脸上一道指节长的深疤,那是1950年剿匪队开枪留下的记号,村里老人讲了无数遍,早刻进了每个村民的心里。 三人不敢再多看,猫着腰往后退,退到山坳的灌木丛后才敢喘口气,李老根的胸口还在起伏,他今年53岁,年轻时见过覃国卿带着土匪闯进村里抢粮,那时候的覃国卿拿着大刀,眼神狠得像要吃人,现在虽隔了15年,那股子凶气半点没减。 覃国卿在湘西永顺、桑植一带的恶名,早不是什么新鲜事。解放初期,他凭着家里早年攒下的势力,拉了二十多个亡命之徒占山为王,不仅抢过路的商队,还经常夜里闯村。 有次为了抢一袋过冬的玉米,他把村里姓刘的老汉砍伤了腿,老汉的媳妇抱着三岁的孩子躲在柴房,听着外面的打砸声,吓得整夜不敢哭。后来剿匪队开进山区,他的同伙要么被抓要么被击毙,只剩他带着两个残兵逃进了更深的山林。 1950年底,县里贴过公告,说覃国卿大概率在山里饿死了,毕竟那片山连猎人都少去,没吃没喝根本活不下去。谁能想到,15年过去,他不仅活着,身边还多了个女人。 后来大家才知道,那女人叫田玉莲,是隔壁桑植县一个村子的姑娘。 1958年,田玉莲上山挖野菜时被覃国卿掳走,一开始她还想着逃,可山里找不到路,覃国卿又看得紧,时间久了竟也断了念头。 这七年里,两人就住在一个隐蔽的山洞里,夏天靠采野草莓、打兔子过活,冬天就趁深夜摸下山,撬村民家的地窖,偷点红薯和土豆。 为了不被发现,他们从不敢用明火,晚上就摸黑啃生红薯,衣服破了就用树皮纤维缝补,活成了山里的“野人”。有次村里的猎户在山上看到过一个人影,以为是野兽,开了一枪没打中,现在想来,那大概率就是覃国卿。 三个农民没敢耽搁,把柴扔在原地就往山下跑。王柱子跑得太急,摔了一跤,膝盖擦破了皮,他爬起来接着跑,嘴里还念叨着“不能让他跑了”。他们知道覃国卿有枪,当年剿匪时他就带着一把老步枪,要是被他发现有人报信,指不定会报复村里。 半个多小时后,三人跑到了隔壁村的民兵队驻地,民兵队长张建国正在院子里擦枪,听他们说完,手里的布都停了。 “覃国卿?都十五年了,还能有口气?”张建国有点不信,毕竟这些年县里组织过好几次搜山,连山洞都翻遍了,从没见着人。 李老根急得拍大腿:“张队长,我跟他打过人,绝不会认错!他左脸那疤,还有他穿的那件黑棉袄,烂得都露棉花了,跟当年逃的时候一模一样!” 张建国这才当回事,赶紧召集了十五个民兵,每人带了一把步枪和手电筒,跟着三个农民往山上赶。 到了那片岩石附近,张建国让大家散开,慢慢往山洞方向围。刚走没几步,山洞里突然传来一声枪响,子弹擦着一个民兵的胳膊飞过,钉在旁边的松树上。“覃国卿,赶紧出来投降!现在投降还能留条活路!” 张建国朝洞里喊。里面没回应,反而又开了一枪。僵持了快一个小时,太阳慢慢升到头顶,张建国瞅准机会,让两个民兵从侧面绕到山洞后面,趁覃国卿换子弹的间隙,朝洞里开了两枪,正好打在他的腿上。 覃国卿疼得叫了一声,刚想举枪,就被冲进去的民兵按在了地上。田玉莲没反抗,只是抱着头蹲在角落,浑身抖得像筛糠。 消息传到村里,村民们都涌到村口等。 看到民兵把覃国卿抬下来,虽然他还活着,但脸色惨白,再也没了当年的凶样,大家都松了口气。村里的刘老汉拄着拐杖走过来,看着覃国卿,眼里的恨还没消: “十五年了,你终于落网了,当年你砍我那刀,我记了一辈子。” 那天晚上,村里好多人家都点了灯,以前因为怕覃国卿,村民们天一黑就关门,连灯都不敢开,现在终于能安心睡个好觉了。 其实覃国卿能躲十五年,也不是没原因。湘西的山太深,到处是密不透风的树林和隐蔽的山洞,藏个人太容易; 早年剿匪队人手有限,搜山时难免有遗漏;再加上他够狠也够能忍,为了不被发现,连村民的菜地都不敢靠近,全靠山里的野物和野果过活。 可他千算万算,没算到三个普通农民会这么警惕,更没算到群众的眼睛永远是亮的——只要他还在危害百姓,就总有被发现的一天。 覃国卿的故事,说到底就是一场邪不压正的较量。不管恶势力藏得多深、躲得多久,只要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就总有被揪出来的那天。 那三个上山砍柴的农民,或许只是最普通的人,但他们的勇敢和警惕,却给当地的安宁画了个圆满的句号。这世上从没有永远的“漏网之鱼”,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护不住的安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
金风玉露一相

金风玉露一相

金风玉露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