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9月16日,红军到达了岷山脚下的腊子口。腊子口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重要隘口

历史破局者 2025-08-28 01:14:11

1935年9月16日,红军到达了岷山脚下的腊子口。腊子口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重要隘口,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门户。腊子口是从藏语“腊子库”演变而来,意思就是“山脚的深谷”,口宽不足30米,周围都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峡谷中有一条河,名叫腊子河,隘口处的河上架着一座木桥,横跨于两岸陡壁之上,这就是通过腊子口的唯一通路。 1935年夏天,陕甘支队刚从草地出来,那地方泥巴深陷,很多人鞋都没了,裹着布条往前挪。部队里头,士兵们饿肚子是常事,武器也简单,就步枪加点子弹,好些装备在草地丢了。国民党那边,早就在前头设关卡,想把红军堵死在南边。腊子口这地方,成了北上的要道,守住它,红军就难往前。敌人鲁大昌的两个营先占了位子,桥头和崖上修了工事,机枪点连成一片,东边南边还有四个团等着增援。要是拖久了,红军补给跟不上,容易被围。林彪聂荣臻他们管大局,左权帮着计划,陈光萧华在前头看地形。红四团挑大梁,王开湘当团长,杨成武政委。命令下来了,得两天内拿下隘口。 腊子口这战役打得真叫一个紧。下午一开打,红四团就沿谷底推,四连先上,用机枪掩护靠近桥头。敌人不慌,等红军近了才扔手榴弹,进攻就卡住了。第一波没成,后面几轮也一样,隘口窄,兵力展不开,每次就少数人上。第五次冲,还试着拆障碍,炮弹砸下来,桥面乱了。指挥员趴那儿调方案,王开湘杨成武拿望远镜瞧,发现碉堡顶没盖,就靠地形挡。这成了关键点。夜里歇会儿,崖壁月光下现形,风吹树响。他们商量,派人从右边崖上爬,绕后夹击。正面继续拉敌火。战士们坐那儿聊爬法,岩面滑,裂隙多,高几十米,一失足就完。一苗族小伙子站出来,说他贵州山里长大,爬山在行。他瘦黑,入伍随队北上,大家叫云贵川,不知真名,就云贵川一带人。打又起,正面开火引注意,云贵川带队摸崖下。脱绑腿,抠缝爬,手指紧,脚踩稳,一步步上。 身后人跟,间距拉开。他到顶,绑布条系树抛下。第一人抓拉上,第二个第三个,手臂用力。队全上,潜敌后。碉堡下敌操枪。从崖顶扔手榴弹,高了点,中途炸,碎片散没中。敌向上打,几战士中弹倒。云贵川拿手榴弹,拉引信,跳崖扑碉堡。炸响,墙塌,烟起,他倒碎石里。其他投弹,压残敌。凌晨,杨成武组敢死队正面突。手刀短枪,踩石冲,喊盖枪。崖顶信号弹白光亮,迂回成了。敌乱,防线重组难,前后夹。红军崖上火倾,手榴弹落无顶工事,爆连。桥头敌弃逃,桥脚步杂。敢死队过追,刀挑障,子弹追溃兵。隘口烟满,河卷弹壳。红四团晨曦固阵,查残骸。敌纵深撤,红军推山路,追几十里。枪疏,俘武器补给。腊子口控,北通道开。队歇,继续前,崖见证转折。这场仗虽不算大,可险得要命,以少胜多,出奇兵。红军用攀崖绕后,破了敌天险布防。国民党那边,鲁大昌部仗着地利,工事交叉火网,本想堵死红军,结果顶盖没修成漏洞。战役中,红四团损失也有,但关键时刻战士牺牲换来突破。云贵川那跳,炸了碉堡,打开缺口。整个过程,红军指挥灵活,观察敌弱点,快速调整战术。腊子口拿下,等于长征最后关卡过了,为后头进陕甘铺路。 战役后,红四团清战场,捡弹药,河谷烟迹剩。敌残沿路逃,红军分队追,翻坡射。途夺大草滩,缴粮盐,补草地出队需。当地回汉族帮,递水食。胜保陕甘支队北路,没围困。腊子口过,红军进甘南,哈达铺得消息,陕北有根据地,队伍振作。之前蒋介石想天险挡,层层围,结果这儿破了,计划乱。红军继续北,过岷县,遇土司骑兵,但腊子口胜给信心。长征中,这仗标志转折,从川西北到甘陕,战略移。之后,会师陕甘宁,力量壮。腊子口意义大,不止一隘口,还红军生存关。历史上,以弱胜强例,军事课常提。国民党守军,仗地利没用好,增援慢,丢了门户。红军侧面,战术创新,攀崖投弹,成经典。现在看,这仗反映长征精神,面对难,找法子,牺牲换胜。不是光英雄事迹,还体现了战略智慧。腊子口遗址在甘肃迭部,纪念碑立,碑文记胜弱强、出奇。游客去,懂历史一课。

0 阅读:26
历史破局者

历史破局者

打破迷局,解读历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