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想来中国捞好处,又想帮助美国遏制中国。 近日,李在明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

喜鹊娱乐说 2025-08-27 21:42:53

李在明想来中国捞好处,又想帮助美国遏制中国。 近日,李在明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发表演讲,就韩国对华政策作出系统性阐述。 而这场被外界视为“韩美同盟再校准”的表态,标志着韩国在中美战略博弈中的立场发生重大调整。 这次李在明在演讲中直言,韩国过去奉行的“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安美经中)路线已彻底失效。他指出,这一策略的存续前提是“美国未对中国采取系统性遏制”。 而当美国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并推动供应链重组后,韩国“无法再在行动或判断上偏离美国的基本政策框架” 。 这一表态与尹锡悦政府时期的“价值观外交”形成延续性,却因李在明此前“亲华”形象而更具冲击力,解开了虚假亲华的面容。 根据韩国贸易协会统计,2024年韩国对华半导体出口同比下降23%,而对美出口增长18%,显示供应链“去中国化”趋势明显。 李在明政府更于2025年6月对中国连二亚硫酸钠征收最高33.97%的反倾销税 ,以实际行动响应美国对华技术封锁。这一举搓,引发了我国人民的不满。 可是,李在明尽管宣布“不再与中国建立特殊关系”,然而李在明仍承认,中韩地理邻近性带来的不可避免联系。他强调,韩国将“在美方政策框架内妥善管理双边互动”,避免因过度对抗损害经济利益 。 他的这种矛盾性,在其访美行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婉拒中方邀请,派特使团赴华传递“维护经贸合作”信号。另一方面与特朗普达成《美韩芯片安全协议》,承诺限制对华高端芯片出口,真的让人反胃。 其实在2025年第三季度,韩国对中国团体游客实施免签政策,试图通过旅游业挽回部分经济损失,但与此同时,韩国半导体企业三星、SK海力士却在美国压力下暂缓西安工厂扩产计划,凸显“经济依赖”与“战略服从”的内在冲突。 这次,李在明在演讲中多次强调“韩国无法做出违背美国的政策决定”,并以驻韩美军基地土地所有权争议为例,说明韩国在安全领域的绝对依附性。 特朗普在会谈中,要求韩方将美军基地土地所有权转让美方,李在明虽未当场承诺,却以“再协商”模糊回应,暴露其外交谈判的被动性 。这种姿态与其竞选时“恢复中韩战略伙伴关系”的承诺形成鲜明对比。 而根据韩国国防研究院报告显示,2025年韩美联合军演频次较2024年增加40%,且首次将台海局势纳入模拟场景。 李在明更宣布将国防预算提升至GDP的3.2%,重点采购美国F-35B战斗机与“萨德”反导系统,以换取美国对其“战略自主”的象征性认可。 而此次李再明的涉华言论,也在韩国国内引发强烈争议。最大在野党国民力量党批评。李在明“丧失外交主权”,并以其“未获特朗普送行”等细节渲染“外交惨案” 。 市民团体“韩日历史正义和平行动”更发起抗议,指责其在中美博弈中“牺牲韩国利益”。而在国际层面,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明确回应,强调中韩关系“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应受第三方因素影响”,呼吁韩方“相向而行” 。 要知道,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模型显示,若全面落实美国对华技术封锁要求,韩国半导体产业将损失12%的全球市场份额,汽车零部件出口下降8%。这种“经济自残”式外交,使李在明政府陷入“战略服从”与“经济生存”的双重绞索。 这次,李在明试图通过“有限接触”维持对华关系,却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摆脱美国的战略绑架。其“三阶段无核化”对朝政策虽强调“中韩俄共同参与”。 但在美韩日三边军事合作强化的背景下,实质是将朝鲜问题进一步纳入美国主导的安全框架。这种“以安全换经济”的策略,被分析人士批评为“饮鸩止渴”。 对此,我国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任郑继永指出,李在明的表态标志着韩国“选边站”进入实质性阶段,但其经济结构决定了这种转型必然伴随剧烈阵痛。“韩国试图复制新加坡的平衡外交,却缺乏后者的战略纵深与国际影响力,最终可能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喜鹊娱乐说

喜鹊娱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