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还挺搞笑的!打了三年的俄乌战争,到头来发现,真正发挥作用的三种武器,竟然都是中国常见的东西。 就说俄军士兵手里攥的手持频谱分析仪,国内华强北随便挑,带显示屏能抓信号的才600多块人民币,比俄罗斯军工复合体造的同类设备便宜90%。 可在战场上比美国卖的AN/PRC-158电台还好用——2024年俄军南部军区的战报里写着,靠这玩意儿每月能截获320多架乌军FPV无人机的信号,要么干扰让它撞树,要么反向定位把操控手揪出来。 而美国给乌军的反无人机系统一套要8万美元,还经常被俄军电子战压制,对比下来中国这几百块的“小方块”,活像用弹弓打下来了战斗机。 还有俄军第98近卫师士兵身上的行头,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去年拍的前线视频里,镜头扫过士兵头盔,能看清侧面印着“MadeinChina”的小标。 那是国内厂家仿的FAST战术头盔,带护耳的款式在淘宝卖280块,比俄罗斯自己的6B7-1M头盔轻1.2斤,还能装夜视仪支架。 更绝的是防弹衣,士兵穿的是中国产的芳纶材质防弹衣,等级到NIJIIIA,能防9mm手枪弹,国内劳保市场批量买才500块一件,而俄罗斯军工造的6B45防弹衣,不仅重4斤多,还不透气。 赫尔松前线夏天温度飙到35℃时,穿俄制防弹衣的士兵中暑率比穿中国货的高30%。 最后是在顿巴斯雪地里跑的“沙漠穿越者1000-3”全地形车,山东奥德斯厂本来造这玩意儿是给国内户外爱好者玩的,轴距短、底盘高,能在戈壁滩跑,民用版售价8万人民币,结果到了俄乌战场成了“万能运输车”。 2025年初顿巴斯前线的卫星图里,能看到俄军一个摩托化连配了8辆这车,每天拉5吨弹药送往前线,比俄罗斯自己的UAZ-469越野车快3倍。 不仅如此,还不容易陷进雪地——UAZ车轴距长,雪深超过30厘米就容易打滑,而中国全地形车的轮胎带防滑纹,能在50厘米深的雪地里跑。 维修方面就更搞笑了,俄军后勤兵说这车的滤芯、刹车片在国内淘宝就能买到,下单后通过中亚物流半个月到,一个空气滤芯才35块,而俄罗斯军车的零件得从莫斯科军工仓库调,至少等40天,有时候还发错型号。 去年冬天有辆中国全地形车的传动轴坏了,后勤兵找了个国内农机厂的配件,稍微改改就装上了,花了不到200块,要是换俄制车,光维修费就得2000美元。 这三种“中国常见货”能在战场发光,本质是欧美和俄罗斯把武器搞得太“高大上”,反而不如中国民用产品接地气。 美国给乌军的“铁拳”防空系统,一套要120万美元,却连低空慢速的FPV无人机都拦不住,而中国几百块的频谱仪,靠抓信号就能解决问题。 俄罗斯军工沉迷“重武器崇拜”,造的头盔防弹衣只讲防护不讲实用,中国厂家却懂“既要防弹又要舒服”;至于全地形车,中国户外市场竞争激烈,厂家早把“耐用、便宜、好修”刻进了DNA,刚好适配俄乌战场的“糙环境”。 2024年俄罗斯进口的中国民用工业品里,跟这三种类似的“战场潜力股”还有不少,比如国内卖150块的手持热成像仪,被俄军用来夜间巡逻,比俄罗斯军工造的热像仪清晰度还高。 还有中国产的便携式水泵,在赫尔松用来抽战壕里的积水,比俄军的手摇水泵效率高10倍。 现在俄乌战场上流传着个段子:“俄军士兵的装备清单里,一半是中国民用货,一半是俄罗斯军品,打胜仗全靠前者。”
[捂脸哭]俄乌战场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