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说,他高中时回家要生活费时,他嫂子张秀菊,翻箱倒柜,兜里就几毛钱,嫂子一拍大腿,做出了一个令小叔子怎么也想不到的事情。 王传福1966年2月15日出生在安徽无为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是家中七个孩子中的老七。家境贫寒几乎贯穿了他整个童年。 父亲在他年仅13岁时就撒手人寰,母亲也在他15岁那年去世,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让年幼的王传福措手不及,也让家里的孩子们瞬间失去了生活的依靠。 五个姐姐相继出嫁,妹妹被送到亲戚家抚养,而王传福则留在家中,与哥哥王传方共同生活。 哥哥王传方不得不提前辍学,挑起家庭的重担,每天早出晚归,为兄弟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家里甚至连最简单的米面都常常不足,生活的艰辛让王传福很早就懂得了责任和自立。 那是一个阴沉的雨天,天色灰蒙,雨点密密麻麻地打在屋檐上,敲击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声响。王传福站在屋里,手里攥着一张泛黄的作业本,脑海里翻腾着辍学去外面打工的念头。 他的心情沉重而复杂——家里穷,哥哥要撑起整个家庭,而自己读书似乎对家里毫无帮助。终于,他鼓起勇气,想把心里的决定告诉嫂子,希望能得到理解。 张秀菊慢慢从柜子里走出来,手里握着那对亮银色的镯子。镯子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着微微的光,仿佛映照出屋子里那份沉甸甸的温暖。 雨水顺着她的额头滑落,混杂着屋里的昏暗灯光,落在那双眼睛上,却让她的神情显得更加坚定。她没有开口,只是轻轻把镯子放在桌上,然后缓缓抬头,看向王传福。 “好好念书,别让我白卖了嫁妆。”她的声音很轻,却透着无法忽视的力量,像雨声中夹杂的一道闪电,直击王传福的心底。 他愣住了,手里的作业本差点掉落,雨点打在窗户上,仿佛在为这一刻的静默伴奏。 王传福低下头,手紧紧握住拳头,指关节被雨水和紧张磨得微微发白。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强忍着不让它落下,却还是被内心的情感冲击得有些颤抖。 夜已深。王传福坐在台灯下,一手握着笔,一手撑着头,眼睛盯着书本,桌角放着几枚硬币——那是嫂子卖金耳环换来的生活费。 风从破旧的窗户吹进来,吹动书页,他手指轻轻摩挲着硬币,像是在和家乡的贫困做最后的告别。隔壁同学的笑声透过窗户传来,他轻轻叹息,却没有停下学习的手。 每次回家,王传福看到哥哥肩上的担子和嫂子忙碌的身影,他心里都会涌起一阵难以言说的感受。 一次,他在院子里踱步,手里握着几块散钱,哥哥在田间忙活,嫂子拿着锄头向他挥手。他忽然明白:自己上学,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这个家。 1984年的夏天,王传福收到中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信纸在手里微微颤抖,阳光洒在纸面上,映出淡淡的光。 他望着这张薄薄的纸,眼睛湿润,却满是坚定。他知道,这不仅是进入大学的门票,也是自己脱离贫困、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大学的宿舍很小,几张床紧挨在一起,简陋的桌椅上堆满书本。王传福每天清晨起床,骑着旧自行车奔向实验楼。 白天上课,他认真听讲,课后在实验室做实验,晚上挑灯夜战。生活费紧张,他自己做饭,洗衣服,省下每一分钱。 他低声说:“一定要走出去,一定要让自己和家人过上不一样的生活。” 1984年,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优异的成绩,王传福考入长沙中南大学,选择了冶金物理化学专业。 这对于一个出身贫寒、十五岁便成孤儿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大学的生活并不轻松,他不仅要专心学习,还要兼职打工贴补生活开支,但无论多累,他心中始终铭记着嫂子的期望和牺牲。 毕业后,王传福进入了中国的科技企业,凭借聪明才智和坚韧毅力,他在短短几年间便崭露头角。 后来,他创立了比亚迪,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工程师,逐步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人物。 商业上的成功,让他有能力掌控财富与资源,但他从未忘记曾经在自己最困难时,伸手拉他一把的那个人。 成为总裁后的王传福,把对嫂子的感激化作实际行动。他没有选择仅仅给予金钱上的回报,而是像呵护公主般宠爱她。
母亲住院了,我说找个陪护,弟弟和母亲都不同意,说母亲很好伺候,我让弟弟见识了母亲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