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正式宣布,8月25日,泰国空军副司令在曼谷宣布:泰国与瑞典萨博集团正式签署协议,以53亿瑞典克朗(约40亿元人民币)购入4架JAS-39“鹰狮”战斗机,交付周期2025年至2030年。 谁能想到,当美国还在为是否向泰国出售F-35犹豫不决时,瑞典人已经用"鹰狮"战机撬开了东南亚军贸市场的大门。 2025年8月25日,泰国空军副司令在曼谷的签字笔刚落下,53亿瑞典克朗(约40亿元人民币)的军购协议立刻让斯德哥尔摩的股市飘红。 这4架JAS-39"鹰狮"战斗机不仅是泰国空军现代化的重要一步,更是瑞典军工在亚太地区对抗美俄垄断的关键落子。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笔签约恰逢泰国与柬埔寨边境冲突余波未平之际,而瑞典政府此前刚因泰国使用"鹰狮"跨境空袭启动审查,如今却火速放行新订单,这背后藏着怎样的政治算计? 这场交易绝非临时起意,早在2023年美国拒绝向泰国出售F-35时,瑞典萨博集团就嗅到了商机,泰国空军现役的11架"鹰狮"C/D型战机已服役17年,而48架F-16A/B更是老迈到零件全靠美国施舍。 当华盛顿以"技术不达标"为由将泰国拒之F-35门外时,瑞典人立刻端出"技术转让+本土维护"的套餐:不仅开放战机源代码,还允许整合泰国国产导弹,这对奉行"武器来源多元化"的曼谷政权简直是致命诱惑。 "鹰狮"的胜出绝非偶然,相比单价1.2亿美元的F-16V和需要全套新基建的中国歼-10CE,"鹰狮"E/F每架仅8000万美元,且与泰国现役"鹰狮"C/D有70%的配件通用率。 更绝的是其野战适应性,能在简易跑道起降,维护成本比F-16低35%,燃油效率提升40%,对军费仅占GDP1.4%的泰国简直是量身定制。 但真正打动泰国的是瑞典的"非介入主义"政策:没有美国式的政治附加条款,还承诺建立区域维修中心,这种"技术自主权"正是被美国技术封锁伤透心的泰国最看重的。 7月底泰国使用"鹰狮"空袭柬埔寨哨所的事件,差点让这笔交易泡汤,瑞典法律明文规定武器不得用于进攻行动,而泰国空军的跨境打击直接触发了瑞典政府的终端用途审查。 但戏剧性的是,审查仅持续了三周就火速放行,因为瑞典人发现,若冻结订单,泰国现役的11架"鹰狮"备件库存仅够维持三个月,整个空军体系将崩溃。 这种"既成事实"的绑架策略,让瑞典不得不吞下"双标"苦果,却也暴露了军火贸易的潜规则:买家一旦上钩,卖家就被反向拿捏。 萨博集团承诺的技术转让看似慷慨,实则暗藏玄机,虽然允许泰国参与航电研发并设立雷达传感器组装厂,但关键算法加密模块仍由瑞典掌控。 这种"半自主式技术枷锁"在巴西已有前车之鉴:2016年巴西引进"鹰狮"生产线后,因飞控源代码交付延迟,国产化进度滞后5年,成本超支23亿美元。 更棘手的是人才短板,泰国国防技术局此前仅具备二代机维修能力,工程师需赴瑞典接受18个月培训,而军方派遣的30名受训军官中,5人曾涉及2023年陆军腐败案,这种"技术消化能力"与"技术转让深度"的错配,可能让泰国陷入长期依赖。 泰国选择"鹰狮"实为"多边平衡"的延续,一方面保留美制C-130运输机编队,一方面计划引进韩国KF-21教练机,这种"多极化采购"既规避中美博弈的选边压力,又维持与传统盟友的关系。 最精妙的是时间安排,签约选在东盟防长扩大会议前夕,既向美国展示"替代选项",又对中国释放"不选歼-10CE"的信号,正如泰国前国防部长所言:"我们要做聪明的蜜蜂,只采蜜不站队。" 这场交易将重塑三大格局,瑞典萨博宣布在泰国设立雷达传感器组装厂,投资额达12亿泰铢,而洛克希德·马丁因订单流失股价单日下跌2.3%。 "鹰狮"的作战半径覆盖整个暹罗湾,配合泰国现有的萨博340预警机,将显著提升其区域制空权;瑞典允许泰方参与研发却保留核心加密的做法,可能成为中等强国技术合作的范本,既满足买方"本土化"政治需求,又确保卖方技术控制。 对中国而言,泰国案例提供了宝贵镜鉴,歼-10CE落选凸显"配套体系成本"的重要性,相比"鹰狮"与泰国现役体系的70%通用率,中国战机需从零构建后勤网络。 瑞典"技术转让+政治中立"的组合拳,比单纯价格优势更具吸引力,这对中国军工出海具有启示意义。 历史的黑色幽默在于:当美国用F-35技术壁垒将泰国推向瑞典时,可能没想到会亲手培养出一个竞争对手。 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的,全球军事技术合作已从"性能竞争"转向"系统生态"的全面较量,而泰国这场40亿的"鹰狮"订单,正是中小国家在大国博弈中寻求技术自主的鲜活注脚。 信息来源: 泰国确认购买4架瑞典萨博“鹰狮”战斗机 双方代表签署协议 2025-08-25 19:29·央视新闻
8月25号,泰国空军司令潘帕迪上将跑到瑞典,花将近40亿人民币,买了4架瑞典造的
【58评论】【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