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徐德智是个人才,联合国为日本广岛核爆致词,结果中国记者徐德智提出“夺命两

韫晓生 2025-08-26 19:24:38

不得不说徐德智是个人才,联合国为日本广岛核爆致词,结果中国记者徐德智提出“夺命两连问”:谁炸的日本?为什么炸日本?秘书长一脸尴尬,根本说不出话!   (信源:凤凰网——徐德智联合国“夺命”两问:谁在广岛的钟声里装睡?)   在联合国一场核不扩散的会议上,气氛原本严肃而谨慎。一位高级官员慷慨陈词,呼吁全球确保核武器不再被使用,但他的发言刻意回避了日本广岛核爆事件背后的深层历史起因,只谈危害。   中国记者徐德智骤然提出两个犀利的问题,瞬间打破了原本的平静氛围。他直截了当地追问道:“究竟是谁投下了原子弹?”紧随其后,他又追问:“日本为何会遭受如此轰炸?”   然而,当徐德智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轰炸日本”时,这位官员顿时哑口无言,陷入了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默。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尴尬处境,更是某种试图掩盖历史的策略被揭穿后所引发的集体尴尬。   每年八月,日本在广岛和平纪念公园等地举行纪念活动。日本首相也会出席,呼吁“悲剧绝不能重演”,表达和平期盼。   这些活动成功将国际目光聚焦于日本作为核爆受害者所承受的巨大苦难。他们反复展示原子弹爆炸后的惨状,强调无辜平民的悲剧。   然而,这种叙事方式常常被批评为片面且不完整。它着重哭诉日本所承受的苦难,却刻意忽略其在二战中扮演的侵略者角色。   这种“只强调挨打,不提自己如何横行霸道”的视角,塑造了一个不完整的“受害者”形象,仿佛核爆是“魔法从天而降”的无妄之灾。   历史铁证如山:日本的侵略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随后对中国发动了长达十四年的战争。   在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中,日军有预谋地屠杀了超过三十万中国军民。日军在东南亚,如臭名昭著的巴丹死亡行军事件中,对盟军战俘和当地民众施以惨无人道的暴行。   这些侵略战争给中国、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各国带来了数千万人的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讽刺的是,这些血淋淋的事实,在日本国内的纪念活动中往往被轻描淡写,甚至完全缺失。日本教科书在涉及侵略历史的部分一再修改,用词模糊。   徐德智的提问之所以能如此一针见血,正是因为它有力地揭示了被日本纪念活动刻意淡化的历史因果关系。广岛、长崎的原子弹轰炸无疑是一场深重的人道悲剧。   但它并非无源之水,而是日本军国主义穷兵黩武、对外扩张的直接后果。历史事实清晰表明:日本战火曾燃遍亚洲,其对珍珠港的偷袭,将保持中立的美国直接卷入二战。   二战末期,尽管日本败局已定,它依然顽固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提出的无条件投降条款。相反,日本军部叫嚣着“一亿玉碎”,准备在本土进行最后的顽抗。   为避免美军在登陆日本本土时可能遭遇的巨大人道主义和军事伤亡,美国最终做出了使用原子弹的沉重决定。   这一决定并非凭空出现,其深层原因正是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及其拒绝投降的顽固态度。   这环环相扣的因果链,是铁一般不容篡改的历史事实。徐德智的提问正是要提醒世界,在看到广岛的惨状时,绝不能忽视日本军国主义所点燃的战火。   广岛的悲剧并非无妄之灾,而是日本咎由自取的结果。片面谈论核爆而不提及侵略战争的根源,无异于为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开脱。   真正的和平,绝不是点燃几支蜡烛、流下几滴眼泪就能轻易获得的。它需要诚实地讲清悲剧为何发生,需要对历史的复杂性和因果链条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否则,再庄严的仪式,也只是一场孤芳自赏的独白,无法真正触及和解的灵魂。徐德智的提问,如同一剂历史清醒剂,旨在唤醒那些试图遗忘或扭曲历史的人。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并正视过去,才能真正防止悲剧重演,为构建更坚实的未来和平基础。否则,那些试图蒙混历史的人,最终只会被历史当作一个可笑的注脚,我们绝不能成为那样的角色。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