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父母长脸了!”河南一男孩以702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成功录取,没想到,激励他前行的动力竟是哥哥,原来哥哥是北大医学硕博连读,他拿到录取通知书后,说了这样一番话,网友:祖坟真冒青烟了! 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门口,弟弟撕开快递的手都在微微发抖,周围站满了家人。当清华大学几个字出现在眼前时,母亲一把抱住了儿子,眼泪止不住地流。 这个成绩来之不易,三年来,弟弟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晚上12点才睡。物理刷题刷到手指发麻,化学方程式背到滚瓜烂熟,生物笔记写满了十几个本子。 最难的不是学习本身,而是县城的教育资源太有限。没有名师辅导,没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很多竞赛机会也轮不到他们这种小地方的学生。弟弟只能靠自己摸索,网上找资源,反复看视频课程。 哥哥的存在给了他最大的动力,每次想放弃的时候,他就想起哥哥当年也是从这个小县城走出去的。哥哥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出身不决定终点。 兄弟俩的家境很普通,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在家附近的工厂上班。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屋子的书。 有意思的是,兄弟俩从来不是那种死读书的类型。哥哥喜欢打篮球,弟弟爱看科幻小说。他们懂得劳逸结合,这可能也是能坚持下来的原因。 县城里很多人说这家人祖坟冒青烟了。其实哪有什么运气,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哥哥考上北大那年,弟弟才上初中,但已经暗暗下定决心要追上哥哥的脚步。 现在弟弟做到了,虽然专业不同,学校不同,但兄弟俩终于站在了同一个高度上。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清华北大只是一个平台,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进了名校不代表就能松懈,反而竞争更激烈。身边都是各省市的学霸,想要脱颖而出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这个故事给很多小县城的孩子带来了希望,教育资源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但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关键在于有没有决心,能不能坚持。 兄弟俩的成功也离不开家庭的支持,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从来不给孩子压力,只是默默地创造学习条件。这种宽松又充满爱的环境,让孩子能够专心追求自己的目标。 其实每年高考都有这样的励志故事,但真正能打动人的,是那种不服输的劲头。小县城的孩子,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起点低不代表终点也低。 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励志故事?是什么让你坚持走到今天?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 信息来源:小莉帮忙 2025年7月26日
高中同学都以为我考了北大
【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