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中国家长,您家孩子已成功入围抑郁大礼包抽奖池。去年全国确诊抑郁的未成年高达2

岚岚看商业 2025-08-21 20:41:45

恭喜中国家长,您家孩子已成功入围抑郁大礼包抽奖池。去年全国确诊抑郁的未成年高达2800万,而全国18岁以下总人口才2.48亿,这相当于每10个孩子就有一个抑郁。他们考试试卷满分,人生答卷却写着不想活。这台内卷的绞肉机正在毁掉中国青少年,它是怎么运作的呢? 背单词从胎教就开始了。小学学习奥数,美其名曰开发潜能。初中生提前上高中课程,被认为是抢占先机。寒冬腊月,天还没亮,就得5点起床,6点自习。酷暑时节,教室再热,也得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刷题精神,困了拿铅笔扎大腿的自残行为,竟被宣扬为自律,上厕所也得掐着秒表做时间管理,导致现在8个高中生里,就有一个被逼出“考场专属便秘”。 与此同时,焦虑产业链加班加点生产“催命符”。专家们从孩子还在娘胎里就开始恐吓:人生的第一个分水岭很重要,0 - 6岁是人生最关键的时期;接着又说要抓三四年级,让孩子跟别人拉开差距,四年级是小学里最关键的时期;六年级同样是孩子在小学里最关键的阶段。好家伙,中国孩子从受精开始就进入了“跳崖模拟器”。 更可悲的是,当杭州教育部门良心发现,推行高中双休时,竟然还有家长气愤地说这是“坑娃”,他们要“公平地卷”。殊不知,这双休是孩子用便血换来的喘息机会。某些70、80后的爹妈还抱着老观念,忘了现在早已不是当年大学生稀缺如熊猫的时代。这时候总有人会说:“你别卷不就行了。”只能说这种人就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现在的内卷完美诠释了“电影院效应”。第一排观众一旦站起来,第二排的就只能被迫站起来,以此类推,往后每一排都得站起来,站起来如果还不够,可能还得垫脚,甚至有人不得不站到凳子上,最后全场观众“金鸡独立”看电影字幕。 说到底,并非人人都想内卷,不少人是被迫的。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谁会是影院里第一个站起来的人,也无法控制别人老老实实坐在座位上。看懂这个道理,你就明白现在为什么这么卷了。 为啥感觉所有人都在拼命加班呢?为啥大学生毕业工资低得可怜,就三四千,死活涨不上去呢? 这就好比一条美食街上大家都开面馆,你老老实实一碗面卖15块,结果隔壁老王知道了,立马降价到12块,最后他店里客人排起了长队,你的店里却冷冷清清,生意可不就被他抢走了吗? 所以说,内卷的本质就是能稳稳当当赚钱、过上好日子的途径太少,导致所有人都挤在同一条胡同里抢饭吃,能不挤破头吗?路能不越走越窄吗? 现在根源找到了,那应该怎么破局呢?其实国家早就已经出手了,打了一套组合拳。先是搞产业升级,把蛋糕做大,发展高科技新产业,多创造些赚钱的好岗位。岗位多了,大家找到好工作的机会自然也就多了。然后就是推行教育“双减”,给家长和孩子松绑,不许幼儿园、小学就疯狂补课,让家长得以喘息,也让孩子轻松些,别从小就被“卷麻了”。 紧接着狠杀加班风气,你看前阵子那些互联网大厂不都开始试点周末双休,取消大小周了吗?而且这只是个开始。只要大家上班时间真的降下来了,找工作的人就不会多得像沙丁鱼罐头那么挤。国家还致力于改善技术蓝领的工作环境,让他们的工资和坐办公室的白领一样高,甚至更高。 这样一来,以后想过好日子,就不是非得千军万马挤高考这座独木桥,学门适合时代的技术活也挺香,就算不是读书那块料,也能有奔头,有尊严地挣钱。 相信等国家这套“拳法”都落实到位了,社会上这种自己人跟自己人往死里卷的困局很快就会被打破。家长们也是时候看清局势了,别再让孩子成为2800万抑郁少年中的一员。孩子的青春不是内卷的祭品。我们要的不是流水线上的“罐头”,而是要让每颗“星星”找到自己的银河。 毕竟人生是开放式游戏,不是只有高考这一条路,您非要孩子在独木桥上“卷成麻花”,不如直接给他订个ICU床位更“省心”。孩子们自己也要清醒点,想明白未来趋势是文凭不能当饭吃了,关键是自身得“支棱起来”,提升个人真本事,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的事儿,即使找得慢一点也没关系,然后在这个领域里深耕下去,学精学透。只有这样,人生才能有更多的可能性,不用再跟千军万马挤在那一条“破胡同”里了。

0 阅读:0
岚岚看商业

岚岚看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