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刘亚楼病重,周总理前去探望后悲叹:我不忍心再去看他了。 1965年4月,上海华东医院里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病房门口。周恩来总理来看望病重的刘亚楼将军。 两位老战友见面时,刘亚楼虽然因为肝癌晚期已经严重消瘦,但仍然坚持从病床上起身。这次探望让周恩来深受触动,离开时对身边人说了那句让人心痛的话。 刘亚楼这个名字,现在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在建国初期,他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1910年出生在福建武平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长征路上,刘亚楼跟着队伍走过雪山草地。后来又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这段经历让他精通俄语,也掌握了现代军事理论。 解放战争时期,作为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参与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高度认可。 1949年春天,正当刘亚楼准备率领第十四兵团南下作战时,党中央突然有了新的安排。毛泽东和周恩来经过商议,决定让这位陆军出身的将领去组建人民空军。 为什么选中刘亚楼?原因很简单:他懂俄语,有留学经历,思维敏锐,最重要的是能够从零开始建设一个全新的军种。 1949年7月26日,中央军委正式下达命令,以第四野战军第十四兵团机关和军委航空局为基础组建空军领导机构。10月25日,刘亚楼被任命为首任空军司令员。 那时候的条件有多艰苦?整个空军只有几十架从国民党军队缴获来的破旧飞机,飞行员更是少得可怜。刘亚楼带着一帮人,真正做到了白手起家。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凭借空中优势对志愿军造成巨大威胁。彭德怀在前线急需空军支援,多次向国内发电求援。 刘亚楼深知空军参战的重要性,但也明白仓促出战的风险。经过紧张筹备,1950年10月,中国空军开始秘密参战。 在朝鲜战场上,年轻的人民空军与美国空军展开激烈交锋。虽然在装备和经验上都处于劣势,但中国飞行员凭借顽强的战斗意志,硬是在空中撕开了一道口子。 美军飞行员后来回忆,中国战机的突然出现让他们措手不及。那些涂着红星的战鹰,成了美军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 1964年,刘亚楼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得知消息后,周恩来立即指示医疗组:要不惜一切代价挽救刘亚楼的生命,如果国外有特效药,花再多钱也要买来。 即使在病床上,刘亚楼的心思还在空军建设上。当时美军无人机频繁侵犯我国领空,他虽然身体虚弱,但仍然关注着防空作战。 1965年5月7日,这位开国上将、人民空军首任司令员因病逝世,年仅55岁。噩耗传来,周恩来悲痛不已。在追悼会上,十万军民自发前来送别。 从北京到上海,沿途每个车站都有士兵肃立敬礼。这份沉甸甸的敬意,是对一位军人最高的褒奖。 当我们看到歼—20在蓝天翱翔,看到人民空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现代化的战略军种时,总会想起那些奠基者的身影。刘亚楼和他那一代空军人,用青春和生命为今天的强大空军奠定了基础。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每一次看到五星红旗在空中飘扬,都是对这些英雄最好的纪念。 信源: 《刘亚楼传》(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
此人军衔不好评,元帅、大将都可能,他说:苏联同职务是元帅“1955年3月15日
【4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