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日志[超话] 近年来政策面持续发力机器人等具身智能产业。2023年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形成完整产业生态”;2024年国家制造业基金开始在工业母机、机器人领域落子;京、沪、深三地相继设立百亿级基金扶持机器人等具身智能产业。2025年上海更提出“三年内培育3-5家全球头部企业”等具体目标。
目前上海提出的“具身智能实用化部署”,已在汽车制造领域实现突破。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2024年商用版)在浦东超级工厂完成焊接精度测试,误差控制在0.02mm内。
而据工信部《2024智能制造白皮书》介绍,深圳优必选Walker X也已经在电子装配线上实现多机型协同作业,良品率提升12%。
国家统计局披露,在诸多实用化部署的拉动下,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约为556369套,同比增长14.2%。其中,12月的产量约为71382套,环比大增24.9%。
这一高增长势头在2025年进一步加速。相关统计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和25.5%,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我国也是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7月份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继续分别增长24%、12.8%。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跃升至全球第三位。
展望后市,高盛预测,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中国将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形成全球主要的供应能力”。而根据摩根士丹利全球人形机器人TAM模型,预计到2050年人形机器人存量将达到10亿台,市场规模约5万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