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回中国,把我葬在美国吧。”2018年,李咏因病去世,留下了巨额遗产,但他并没有将这笔钱留给妻子和父母,而是全都留给了法图麦。没想到,这一决定得到了无数人的赞扬。
主要信源:(环球网——李咏遗产之谜:留给女儿的爱与期望)
2018年10月29日,一则简短的消息引爆网络:“在美国,经过17个月抗癌治疗,2018年10月25日凌晨5点20分,永失我爱……”
李咏的妻子哈文宣布了丈夫的死讯。
消息如同惊雷,让无数人错愕悲痛——那个笑容爽朗、台风稳健的著名主持人李咏,竟已悄然离世,年仅50岁,且是在美国。
这则消息,让此前围绕李咏一家“移居美国”的网络争议显得无比刺眼和荒谬。
时间倒回几个月前。
有网友在美国偶遇李咏一家,照片中他清瘦疲惫。
这本是寻常偶遇,却因地点在美国迅速发酵。
不明真相的网友议论纷纷:“在中国赚够钱就去美国享受?”
“名人移民潮一员?”
更有人言辞激烈指责他“崇洋媚外”、“背弃祖国”,扣上“卖国贼”帽子。
面对汹涌质疑和恶意,李咏和妻子哈文、女儿法图麦选择了沉默。
这份沉默被解读为“心虚”,加剧了负面情绪。
无人知晓,那时的李咏正经历人生最艰难的抗癌斗争。
命运的转折早在2015年降临。
李咏被确诊喉癌。
这对以声音为生命的主持人无疑是沉重打击。
他选择了隐瞒病情。
他热爱舞台和观众,不愿让喜爱他的人过早担忧,更不愿让年迈父母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
他像往常一样工作,将欢笑带给观众,独自承受病痛折磨。
2017年,李咏病情急转直下至晚期。
国内医疗手段力不从心。
为争取一线生机,多陪伴家人,他在家人支持下赴美寻求更先进治疗。
这个纯粹为生命、为家人的决定,却被曲解为“举家移民”、“享受生活”。
面对误解和攻击,李咏和哈文为不让父母担忧、不让女儿承受压力、集中精力抗病,选择了默默承受,未对外透露半分病情。
在美国治疗的17个月,是李咏生命中最黑暗痛苦的时光。
每天需注射七种药物,承受巨大生理痛苦。
剧烈药物反应让他频繁呕吐,身体极度虚弱。
即便如此,他依然牵挂家人。
他拒绝使用安眠药,只为在女儿打来视频电话时保持清醒,多听听女儿声音,多看看女儿脸庞。
床头放着女儿照片,日历标记女儿重要日子,每天倒计时期盼团聚。
而病魔无情。
2018年10月25日凌晨,李咏最终未能战胜病魔,永远闭上了眼睛。
哈文公布死讯时,真相才浮出水面。
那些曾误解、指责、谩骂他的网友瞬间沉默,震惊和愧疚席卷网络。
人们明白,那个被口诛笔伐的“移民者”,实是在异国与死神搏斗的勇士。
那份“心虚”的沉默,是家庭为保护亲人、守护尊严做出的巨大牺牲。
无数网友表达歉意和哀悼。
李咏临终前还做出一个决定:安葬在美国。
这再次引发议论。
有人猜测他因网络暴力对国家失望。
有人偏激认为他“向往西方,至死不渝”。
但真相,依然与家人紧密相连。
女儿法图麦从小在美国读书成长。
李咏因工作繁忙错过女儿成长许多重要瞬间,这是他心中永远的遗憾和愧疚。
他选择安葬纽约长岛,重要原因是靠近女儿住所。
同时,李咏一直对国内父母隐瞒真实病情。
他不愿让年迈父母承受巨大打击和老年丧子之痛。
选择在美治疗和安葬,也是他编织“善意谎言”的一部分。
他嘱咐哈文,不让父母长途跋涉赴美参加葬礼,担心他们身体承受不住。
李咏离去留下无尽哀思。
妻子哈文承受丧夫之痛同时,还要面对网络残余恶意。
即便真相大白,仍有少数偏激网友指责她“背弃祖宗”。
哈文对此依然沉默,默默处理后事,履行丈夫最后嘱托。
这份沉默,是坚韧,是担当。
李咏去世后,哈文生活归于平静,但思念从未停止。
她会在社交媒体分享关于李咏点滴回忆。
当有人再问为何不运遗体回国安葬时,她平静解释原因,为风波画上句点。
如今哈文56岁,未再婚,大部分时间居住国外,生活简单充实。
她陪伴女儿成长,每年回国专程去新疆看望李咏父母。
对她而言,平静生活,照顾好女儿家人,就是对李咏最好告慰。
李咏一生精彩而深情。
他给亿万观众带来无数欢乐,对家人倾注深沉爱与责任。
他沉默面对误解,独自承受病痛,只为守护所爱之人。
他最后安息之地,并非出于疏离,而是饱含对女儿无尽牵挂和对家人最后体贴。
他的人生充满光彩,分量十足,值得尊重铭记。
他留下的笑声、专业精神和对家人的爱,将长留人心。
用户96xxx46
一个汉人生个孩子,却让她入回教[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