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二十年后中国丧葬将会转变。很多独生子女对待死去的父母,基本上会转变为直接打电话,让火葬场拉走火化。然后,火葬场直接抱走骨灰盒。不再大操大办丧葬的事情。独生子女的现实困境,让他们无法承担起过去那种繁重的丧葬费用,他们身上肩负着赡养长辈和养育下一代的双重压力。 现在的丧葬早就没以前那么复杂,很多人都能看出来这股变化,以前家里谁去世了,基本上要全家动员,操办好几天,亲戚朋友全都得来,整个过程又费钱又费时间,情绪还特别沉重。 可是随着时间推进,尤其是独生子女逐渐成了主力,大家越来越倾向于把丧葬办得简单点 主要是独生子女压力实在太大,每个人都要同时照顾老的,养小的,上班赚钱还得顾家,根本没那个精力和财力去搞繁琐的传统仪式。 老龄化越来越明显,年轻人口却越来越少,社会压力只会越来越重,这种情况下,很多家庭不得不选择节约和效率,丧葬不再是要花几个月薪水的大事,而是求个简便。 火化成了标配,甚至墓地都省了,骨灰盒干脆交给殡仪馆保管;有些人干脆连祭奠都用上了网络平台,想想也挺现实,既减了花销也省下不少时间。 疫情把这股趋势又往前推了一把,大家都关注生死,开始反思以前的丧葬有什么必要花那么多钱、耗那么多精力。 现在不少地方都提倡绿色殡葬,比如骨灰植树、海葬,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自然和环保其实更值得尊重,烧纸钱、放鞭炮这些老方法除了热闹其实没什么实际意义,而且对环境也不好。 政策也在宣传绿色、简约丧葬,鼓励大家不要太追求那些虚的形式。 其实很多人对丧葬的理解都变了,从以前讲究风光体面,慢慢变成重视心里的安慰和怀念。 城市里无论是不是独生子女,都没闲工夫招呼一堆人来办丧事,反倒觉得安静地送别亲人更贴心。 农村情况稍微不太一样,但也在慢慢跟着城市的步伐变化。各地都在推广这些新型丧葬方式,以后树葬和数字纪念馆也许会更普遍,毕竟技术支持,大家祭奠起来也不麻烦。 这一切变化其实挺能说明问题,独生子女们不舍得让父母寒心,但也实在难扛繁重花费和繁琐流程,所以每一步都奔着实用和真感情去办。 他们尊重亲人,也会为自己考虑,既要体面地送别,也想让日子轻松一点,环保、网络替代、简化流程,不是偷懒,更不是敷衍,而是社会现实下的权衡。 如果再过二十年,估计丧葬会更简单,更多的新方式出现,比如线上纪念、环保处理,甚至连墓地的形式都可能会发生变化。 大家对生命和告别的看法变了,丧葬不再是压力和攀比,而是一种温柔的记忆方式。
[下雨]二十年后中国丧葬将会转变。很多独生子女对待死去的父母,基本上会转变为直接
历史奇幻角
2025-08-18 12:01:59
1
阅读:5256
用户10xxx74
厚养老人就是福气,没有必要去走死后的过场!
无 0
对活人好点,死后就不要装了
用户10xxx29
这样更好,农村操办丧事,很多人累过半死
用户10xxx29
我已经关照儿子了,我死了找个没摄像头的地方撒掉,不要花这些浪费的钱
用户16xxx55
厚养薄葬才应提倡,丧事简办不用20年后风行,现在就可以。我63岁,身体不好,已交待女儿,死后骨灰要么撒河里,要么找乡村埋树下,坚决不埋公墓。不过我还有母亲在山区农村,待母去世后,我得按老传统葬母,装棺土葬,请道士念经,扎纸货,请抬棺人,各种亲戚请到,本村邻居 磕头请到,垒坟立碑植树均不漏,否则乡亲们和亲戚会议论我。这样算下来,包括酒席在内,花费在7∽10万左右,收礼一般3∽4万元,贴几万元。
追寻梦想 回复 08-18 20:34
呵呵,双标啊,你怕别人戳脊梁骨,你儿女就不怕啊?我今年45一样要后葬父母,丧事本来就是给别人看的,我见过很多,今天死了,立即火化,第二天埋了,好多人埋完了都不知道这个人死了,
Franks360
我就准备以后交待人把我那一把灰洒向长江就OK了。
用户61xxx97
海葬要花钱你不知道?
用户17xxx13
现在农村丧葬比以前还严重,不但人要火化,并且其他方面一点没有少,费用至少要增加火化的费用,所以人死不得了!
用户46xxx93
只能说是中国人的未来都死无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