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0年的伦敦街头,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狂热的气息。无论是贵族绅士还是贩夫走卒,开

周仓与商业 2025-08-17 13:49:07

1720年的伦敦街头,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狂热的气息。无论是贵族绅士还是贩夫走卒,开口必谈“南海”——南海公司的股票像坐了火箭般飙升,成了全城最疯狂的财富信仰。在这场狂欢中,一个本该冷静的身影也乱了方寸:发现万有引力、算出行星轨道的艾萨克·牛顿,最终在股市里亏得一塌糊涂。 天才的“翻车”:从翻倍盈利到血本无归 起初,牛顿是清醒的。他投入资金买入南海公司股票,在股价上涨后及时套现,轻松赚得7000英镑,相当于当时一个中产家庭十年的收入。但看着身边人因股价持续飙升而暴富,这位能精准计算天体运行的科学家,终究没抵挡住诱惑。 他选择“翻倍再杀进去”,结果成了一场灾难。南海公司股票从100镑冲到1000镑只用了八个月,跌回原点却仅用一个月。牛顿不仅亏光了之前的盈利,还倒赔2万英镑——按购买力换算,相当于今天的300万英镑。在日记里,这位科学巨匠留下了无奈的叹息:“我能算天,却算不透人。” 泡沫的真相:画饼撑起的财富幻影 事后国会听证记录揭开了残酷真相:南海公司根本没有正经贸易业务,所谓的“海外殖民红利”“垄断贸易特权”全是画饼。公司靠着虚构的盈利预期和炒作,把一张废纸炒成了“财富门票”。当谎言被戳破,泡沫破裂的速度比膨胀时更快,无数家庭一夜返贫。 三百年后,行为金融学家为这场疯狂找到了注解:FOMO(Fear Of Missing Out,错失恐惧)+过度自信。牛顿的“翻车”并非个例——当市场集体陷入狂热,连最理性的人也会相信“这次不一样”;当看到别人赚钱时,那种“怕错过”的焦虑会压倒理智,让人忘记风险的存在。 人性的陷阱:散户追高时,大脑在“吸毒”? 更扎心的是,现代脑科学研究发现:散户追高买入时,大脑的奖赏回路会像吸毒一样亮起。当股价上涨带来盈利,大脑会分泌多巴胺,让人产生快感并渴望更多,形成“追涨-盈利-更想追涨”的恶性循环。而过度自信则让投资者相信“自己能逃在山顶”,就像牛顿或许曾以为“自己能算准拐点”。 从南海泡沫到后来的郁金香狂热、次贷危机,历史不断重演着相似的剧本:当财富的幻影足够耀眼,人性的贪婪与恐惧就会战胜理性,让最聪明的人也沦为情绪的奴隶。牛顿能算出天体运行的规律,却算不透人群中蔓延的疯狂;就像今天的投资者或许能看懂K线图,却未必能管住追涨杀跌的手。 三百年过去了,市场变了,工具变了,但人性从未改变。南海泡沫的故事留给我们的,或许不是“远离投资”的警示,而是对自身情绪的敬畏——在财富的游戏里,认清人性的弱点,或许比掌握复杂的计算更重要。毕竟,能战胜市场的从来不是智商,而是克制。

0 阅读:11
周仓与商业

周仓与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