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台办正式官宣了!   发言人朱凤莲说,“福建和金门之间的通电、通气、通桥工程,

万事浮华 2025-08-16 16:07:37

国台办正式官宣了!   发言人朱凤莲说,“福建和金门之间的通电、通气、通桥工程,前期技术准备已经基本完成!这意味着,很快金门老百姓就能用上大陆输送的电、天然气,还能开车或坐车通过大桥直接到厦门。”   金门距离福建最近处仅1.8公里,比许多城市的地铁站间距还短,在厦门环岛路肉眼可见,可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这片海域成了“前线”,连渔船都不敢靠近。 2018年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通水那天,很多金门乡亲捧着从大陆送来的水,眼含热泪地说:“终于喝上家乡的水了”,如今,电、气、桥也要通了,这不是简单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是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在跨越时空握手。 对金门乡亲来说,这三项工程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实惠,就说用电,现在金门用的是自己的火力发电,成本高得吓人,每度电要补贴6到7元新台币,台电公司每年在金门亏得“肉疼”。要是从厦门拉电缆过来,电费至少能降一半,而且大陆的电力供应稳定,再也不用担心夏天用电高峰时跳闸了。 天然气方面,金门现在用的是从台湾本岛运来的罐装气,价格贵还不方便,等大陆的天然气通过海底管道送过来,家家户户的燃气灶就能用上清洁便宜的能源,餐馆老板再也不用为高昂的燃料费发愁了。 最让人激动的是通桥,现在金门乡亲来厦门,得坐船颠簸半小时,遇到风浪还得停航,等厦金大桥通车后,开车20分钟就能到厦门,早上在金门喝豆浆,中午就能在厦门吃沙茶面。 更不用说对旅游业的带动了,金门的高粱酒、一条根药膏、战地风光,都能通过大桥直接送到大陆游客面前。 有数据显示,2024年恢复福建居民赴金门旅游后,陆客已经给金门带来超过19亿元新台币的收入,大桥通车后这个数字肯定还要翻几番。 这三项工程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基础设施的范畴,从国家战略层面看,这是落实《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关键一步。 中央早就提出要打造“厦门金门门对门,鹭岛浯岛桥连桥”的愿景,现在这些工程就是在把蓝图变成现实。 想想看,以后金门的孩子可以坐着校车通过大桥来厦门上学,老人可以到大陆的三甲医院看病,年轻人可以到厦门创业就业,这种“同城生活圈”的形成,比任何口号都更能凝聚人心。 更重要的是,这些工程打破了两岸长期以来的隔阂,以前金门乡亲到大陆,总觉得是“出国”,但现在电、气、桥一通,这种心理上的距离就消失了。 就像金门县长说的:“金门和厦门,本来就是一家人,现在只不过是把走散的路重新连起来”。这种物理和心理的双重连通,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国家统一,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当然,这么大的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有人担心技术难题,比如海底电缆会不会受台风影响,大桥能不能抗住地震。 但看看港珠澳大桥的成功,看看福建向金门供水的稳定运行,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还有人拿“政治因素”说事,但金门乡亲用脚投票已经说明了一切——2024年“小三通”增班后,每天有3000多人次往返厦金两地,大家都用实际行动支持两岸交流。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两岸同胞求和平、求发展、求团圆的愿望,比任何力量都强大,从通水到通电、通气、通桥,从“小三通”到“新四通”,大陆始终在以最大的诚意、最实的举措,为金门乡亲谋福祉。 正如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说的:“我们和金门乡亲一样,热切期盼愿景早日变成现实”,这份期盼,既是70多年的等待,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必然一步。 这才是两岸同胞该有的样子——不分彼此,亲如一家,那些妄图阻挡历史潮流的人,终将被时代的浪花淹没,而我们,终将在团圆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0 阅读:40
万事浮华

万事浮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