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讨论体育,就这个日本投降80周年聊聊。
相信很多人对于日本的新右翼,比如参政党之类的会比较好奇。我在日本也生活了几年,什么参政党什么平野奶龙,乃至真的军国主义余孽的街头政治也亲眼见了不少。
我认为日本的新右翼产生的土壤并不是所谓的“军国主义残余”,而是日本的帝国主义经济乃至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退。在马列主义的概念里,“帝国主义”并不是道德批判,而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征,这部分可以参考列宁的《帝是资的最高形态》。而这种衰退,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日本今天的少子化。
少子化带来了两个结果,1.劳动人口尤其是从事附加值较低的劳动人口下降;2.消费力的衰退。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日本政府把目光投向了外国和外国人。引进国外的劳动力,尤其是东南亚南亚人,来缓解劳动力不足;降低签证标准,观光立国定为国策,让游客来消费。
那么带来的问题就是直接的本国人和外国人在生活习惯、文化差异,以及最深刻且不可避免的受雇佣的外国人工人阶级和日本乃至跨国公司的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所以日本互联网上右翼不停炒作的话题最多的就是两个:1.库尔德人的治安问题;2.中国人的购地矛盾。
但是少子化并不是因,而是资本主义经济衰退的果。日本经济发展30年长期停滞,工资基本不变。从80年代人均gdp超美国,到今天人均gdp不到美国的二分之一。我之前买了本昭和54年(1979年)的外语教材,价格1800日元,和今天的书籍价格所差无几。经济停滞发展甚至衰退,生育成本节节攀升,日本人的生育意愿就不会高。我的身边统计学来看,日本的中产家庭一般能生2个就顶天了。因为要负担小孩到私立大学乃至出国的费用,也就是一个中产家庭的再生产,2个已经顶天了。而一般的工人阶级家庭,要么不生的一个都不生,愿意生育的会生育2个以上,但是总体来说要维持人口规模,一对夫妇不生育就需要对应有一对夫妇生育4人以上。
停滞30年的经济下,比起日本为什么产生新右翼这个问题,更值得研究的反而是为什么日本的新右翼直到今天才出现这个问题。
日本年轻人对于这些体验到的这些社会现实,他不会用马列主义的社会分析办法,那么在选票政治下,不可避免地就会被右翼民粹主义所蛊惑。就像1933年德国人面前的选择,希特勒或者台尔曼,最终上台的是承诺面包工作的希特勒,而非承诺和平的台尔曼一样。当然我不认为今天就是1933年,但是很显然的是我们比起十年前,距离1933年是更近了。
日本战败投降8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