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李世民砍了李建成脑袋后,急匆匆赶到大嫂玳姬宫里,一把将玳姬按在床上霸道地说道:“李建成已经被我杀了,我会比他更疼你,爱你!”玳姬自知在劫难逃,情急之下提出一个过分的要求! 公元626年夏天,玄武门前的一场血战改写了唐朝历史,李世民亲手射杀兄长太子李建成,随后诛杀四弟李元吉,五天后逼迫父亲李渊退位,这场政变的细节史书记载详尽,但有一个问题却困扰了后人千年:李建成的妻妾们到底怎么了? 政变当天,太子府被尉迟敬德带兵查抄,李建成的十个儿子全部被处死。但关于其妻妾的记载,史书却出奇地简略,《旧唐书》只是冷冰冰地写着“太子建成卒”,连他妻子的姓名都没提及。 这种反常的沉默,反而引发了后世的无穷想象,明末清初的野史中,首次出现了“玳姬”这个名字,传说她是李建成的正妃,被李世民强行纳为妾室,甚至还有以儿女性命相要挟的狗血情节。 这些传说经过话本小说和影视剧的反复渲染,越来越离奇。“玳姬”逐渐成了一个悲情女子的象征,代表着权力斗争中无辜受害的女性,但问题是这个人真的存在吗? 翻遍《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权威史料,都找不到“玳姬”的任何记录,不仅如此连李建成妻妾的姓名、出身、结局都没有明确记载。这在注重修史的唐朝是很不寻常的。 李世民也不可能纳李建成的妻妾,《唐律疏议》明确规定,兄嫂、兄妾不得纳入后宫,这是基本的伦理底线,即使是皇帝也不能违背,后来武则天以太宗才人身份改嫁高宗,都被士大夫们诟病不已。 相比之下李世民确实纳了李元吉的妻子杨氏为妃,但这有特殊原因:杨氏出身隋朝皇族弘农杨氏,在当时仍有很大政治影响力,李世民通过这桩婚姻,可以争取到这个家族的支持。 李建成和李元吉妻妾的不同遭遇,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考量,李建成是嫡长子,他的妃子如果被收纳,等于承认“兄终弟及”的合法性,这会削弱李世民“诛杀逆臣”的政治正确性。 而李元吉作为政治盟友的妻子,收编则是胜利者的战利品,杨氏后来还为李世民生下了曹王李明,这桩政治婚姻算是达到了预期目的。 那么李建成的妻妾们真正的命运如何呢?根据唐代惯例,败亡皇室的女眷通常有三种结局:发配掖庭宫为奴、被迫出家为尼、或者被默默处死。 2012年洛阳出土的一块墓志提供了线索,墓志记录了一位“亡宫人”,时间正是武德九年——也就是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年份,这位宫人的身份虽然无法确定,但很可能就是太子府的女眷。 李世民在处理这件事上表现得相当谨慎,他不仅处死了李建成的所有儿子,还下令封存太子府的所有档案,连《贞观政要》这样歌颂他功德的书,也只是轻描淡写地提到“肃清旧党”。 这种系统性的记录清除,比杀戮更加彻底,李世民要抹去的不仅是肉体,更是记忆,他要让后人忘记李建成曾经是合法的太子,忘记他的妻子儿女,忘记一切可能威胁新政权合法性的东西。 正是这种刻意的遗忘,给了后世想象的空间,“玳姬”的传说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年,恰恰是因为史书的空白太过明显,人们本能地觉得这里面一定藏着什么秘密。 明清小说家们敏锐地抓住了这个题材,他们虚构出一个美丽的女子,让她承载着对权力斗争的控诉和对弱者的同情,“玳姬”成了一个符号,代表着历史中那些被遗忘的声音。 现代影视剧更是将这个传说发挥到极致,“霸占嫂嫂”的情节既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又迎合了对帝王私生活的窥探欲,但这些所谓的“历史剧”,其实离真实的历史越来越远。 真实的历史往往比传说更加残酷,李建成的妻妾们很可能就这样默默地消失了,没有留下姓名,没有留下故事甚至连死亡的确切日期都没有记录,她们只是权力游戏中的牺牲品。 李世民晚年在昭陵刻下“思我兄弟”的悔恨之词,但他始终没有为李建成的子女平反,这种选择性的忏悔,暴露了政治家的复杂心理,他可以表达个人情感,但不能动摇政治根基。 参考资料: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九二,中华书局,1956年版
一日,40岁李世民传召11岁的徐惠侍寝。可是,她姗姗来迟。李世民质问:“你入宫不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