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第一个倒下的是乌克兰,没想到是瑞士,经此一役,瑞士金融业近乎完蛋了。  

青橘小罐 2025-08-13 14:28:53

本以为第一个倒下的是乌克兰,没想到是瑞士,经此一役,瑞士金融业近乎完蛋了。   谁能想到,俄乌打了几年,最先扛不住的不是在前线硬撑的乌克兰,而是隔着千山万水的瑞士。   这个靠着“永久中立”招牌吃了几百年金融饭的国家,如今怕是要把自己的金字招牌砸得稀碎了。   事情得从2022年春天说起,那会儿俄乌刚开打没几天,瑞士联邦委员会突然宣布要跟着欧盟一起制裁俄罗斯,消息一出来,全球金融圈都炸了锅。   要知道,瑞士这中立可不是嘴上说说,从拿破仑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不管欧洲打成什么样,这小国始终守着“不站队”的规矩。   人们常常把瑞士银行当做“富人的银行”,其精密的金融操作和严密的隐私保护体系吸引了全球许多高净值人群的青睐。   甚至很多国家的政要、企业巨头、富豪等,都会选择将其财富存放在瑞士,以期躲避政治风险、财富缩水,或仅仅是为了保守秘密。   但这次,瑞士把自己的规矩给破了,制裁一出,俄罗斯那些存在瑞士的钱瞬间被冻结,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   不是因为俄罗斯人闹得凶,而是全世界都看明白了:原来瑞士的中立是带条件的,真到了关键时候,它还是得听欧美大哥的。   大家不再信任一个可能随时与世界其他国家发生冲突的中立国,瑞士的“安全港”形象一度受到动摇,对于这些富豪来说,他们的财富一旦被锁定,可能会面临不可预见的政治风险和经济损失。   最先跑路的是中东的那帮王爷,迪拜有个搞石油贸易的富豪,据说在瑞士某银行存了快 20 年的钱,听到制裁消息当天就打电话给客户经理,要求把所有资金转到新加坡。   更有意思的是哈萨克斯坦的一些矿老板,他们原本把卖铜矿的钱一半放瑞士,一半放伦敦,现在直接把瑞士那部分全转到了香港。 瑞士银行自己也慌了神,2022 年下半年开始,私人银行的客户撤资金额创下历史纪录,光是从俄罗斯、中东和拉美撤走的资金就超过2000亿瑞郎。   更麻烦的是,以前那些靠着“隐秘账户”吸引来的客户,现在都怕了,宁愿多付点手续费,也不想再冒风险。   其实瑞士也不是没想过补救,但金融业玩的就是信任,瑞士这几十年积累的信誉,可能就因为这一次“站队”,毁得差不多了。   随着制裁不断升级,瑞士银行不得不面临越来越多的合规压力。许多银行与俄罗斯的客户和资金往来需要进行审查,部分银行甚至开始主动与俄罗斯的客户切割联系。   更讽刺的是,瑞士自己也没捞着啥好处,跟着欧盟制裁俄罗斯,结果俄罗斯反手就停了对瑞士的天然气供应,搞得瑞士冬天只能高价从其他国家买气。   那些靠俄罗斯市场吃饭的瑞士企业,比如钟表商、精密仪器厂,生意一落千丈。 现在再看瑞士的金融业,真是元气大伤,以前苏黎世的银行大楼里,每天都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现在冷清得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   有数据说,2023 年瑞士私人银行的全球市场份额掉了快五个百分点,而新加坡、香港这些地方的份额却在涨。   说到底,瑞士这步棋走得太臭了,它以为跟着欧美制裁俄罗斯,能保住自己在西方阵营里的地位,却忘了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中立”二字。   金融业这东西,就像水一样,哪里安全就往哪里流,一旦失去了“安全港”的名声,再多的优惠政策、再严密的保密制度,也留不住那些怕担风险的钱。   或许过个十年八年,瑞士能慢慢缓过来,但想回到以前那种“全球资金避风港”的日子,估计是难了,毕竟信任这东西,碎了就是碎了,想粘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这世上的道理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吃哪碗饭,就得守哪碗饭的规矩,要是连自己的根都忘了,再大的家业也经不住折腾。

0 阅读:88

猜你喜欢

青橘小罐

青橘小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