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1938年,台儿庄战役,16岁的“狼兵”韦容松正在巡逻,途中他碰到了由6

恒南情情 2025-08-13 11:16:33

[兔子]1938年,台儿庄战役,16岁的“狼兵”韦容松正在巡逻,途中他碰到了由6名日军组成的特工队,他决定干掉他们!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8年的台儿庄战场,枪声像暴雨一样密集,血和泥混在一起,整个空气都是火药味。就在这种生死边缘,广西第48军里有个16岁的新兵——韦容松。别看他年纪小,他可是骗着部队说自己是孤儿才混进来的。为啥?一句话——打鬼子,保家园。 这天,他接到任务,要去找一支失联的侦察班。说是找人,其实谁都明白,这八成是危险活儿。果然,刚走到半路,他就发现了让人牙根咬碎的一幕:侦察班的战友全都倒在地上,不是被刺刀戳死,就是近距离被射杀,手段狠得让人心寒。 韦容松一看,就知道这不是普通小股敌军干的,而是日军的特工队偷袭——他们专门干这种阴毒活。 他沿着山坳继续摸过去,果然,前面火光闪烁,六个人正围着篝火烤东西,身上穿的竟然是我军的军服,但手里拿的却是日军的三八大盖步枪。很显然,就是他们干的好事。 换作别人,可能第一反应是赶紧回去报告,叫人来围剿。但韦容松低头看看自己——一杆步枪,四颗手榴弹,其他啥也没有。理智告诉他,一个人对六个敌人,九死一生。可心里那个声音却更大:要是自己现在走了,这帮鬼子还会偷袭更多战友,到时候死的人只会更多。 想到前几天牺牲的老班长,想到父亲来信里那句“宁可战死,不可苟活”,韦容松心一横——干! 夜色是最好的掩护。 他贴着地面,猫腰慢慢靠近,直到闻到火堆上烤肉的香味。那帮鬼子大概以为自己乔装得天衣无缝,个个放松得很,没人想到草丛里正有一双眼睛盯着他们。韦容松的手有点抖,但不是怕,是血往上涌的兴奋和杀意。 他同时拉开四颗手榴弹的拉环,像扔石头一样,一颗接一颗丢进火光里。下一秒——“轰!轰!轰!轰!”火光和碎片一起炸开,尖叫声还没传出来就被第二波爆炸吞没。 烟雾散得差不多时,韦容松端起步枪冲了上去,趁着最后一名敌人还想抬枪,他扣下扳机,“砰”的一声,把对方彻底送走。不到十分钟,六名日军特工全灭。他捡起地上的两支三八大盖,还有几枚子弹壳,这才转身往回走。 回到营地,战友们听完全都炸了——一个16岁的新兵,单挑六个老练的日军特工,还全活着回来,这不就是个狼崽子吗?从那天起,“狼崽子”成了韦容松的外号,他也成了部队里的传奇。 可传奇的背面,往往是命太短。几个月后,武汉战役打响,日军的炮火凶得吓人。一次冲锋中,敌人一枚炸弹直接落在他所在的阵地,生死就在眨眼之间。 韦容松没多想,扑上去用身体死死压住炸弹,把爆炸的冲击力挡在自己胸口。战友们活下来了,他却永远留在了那片焦土上,年仅16岁。 收拾遗物的时候,大家只找到半块发霉的干粮和一封血迹斑斑的家书。信里他写道:“等倭寇除尽,我就回家。”可惜,这句话永远没能兑现。 今天去台儿庄战役纪念馆,还能看到他的肖像,旁边摆着六枚子弹壳,象征他那一夜击毙的六名敌人。很多人看完会红了眼眶——那是个怎样的年代啊,16岁的少年不是在上学,也不是在踢球,而是在用命拼,为的是让后来的人不用再过这样的日子。 韦容松的故事,让人热血,也让人心疼。他没活到看到胜利那天,但他那股狠劲和担当,却成了我们能活在和平年代最真实的底气。

0 阅读:0
恒南情情

恒南情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