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必须选择一个要轰炸的国家,看美国人民是怎么选择的,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答案。

源源谈国际趣事 2025-08-12 14:22:15

如果必须选择一个要轰炸的国家,看美国人民是怎么选择的,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答案。     数据背后反映的是美国社会对以色列态度的剧烈转变,就在上个月,CNN的民调显示,30岁以下的美国年轻人对以色列军事行动的支持率只有老年群体的十分之一,而反对率却在飙升。   更早一点,《经济学人》和YouGov的联合调查也发现,43%的美国人认为以色列在加沙犯下了“种族灭绝”,42%的人支持减少对以军援,如果把这些数字串起来看,美国人对以色列的不满与日俱增,甚至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变化,一个关键因素是加沙的人道主义灾难,欧洲五国最近在联合国安理会谴责以色列扩大军事行动,警告这可能导致更多平民死亡和饥荒。   而美国国内的数据更直接,71%的选民反对以色列封锁加沙的食品和医疗物资,54%的人认为美国应该优先提供人道援助,而不是军事支持。     当然,这种情绪并不是一夜之间爆发的,过去一年半,加沙的死亡人数不断攀升,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批评也越来越严厉。   哈佛大学去年的一项调查曾显示80%的美国人支持以色列打击哈马斯,但到了今年7月,盖洛普的民调却显示支持率暴跌至32%,反对率飙到60%。   这种断崖式下跌的背后,是社交媒体上不断流传的加沙惨状,饥饿的儿童、被炸毁的医院、排队等食物的平民在援助点遭遇袭击…这些画面让很多原本支持以色列的美国普通民众开始动摇。     有趣的是,这种分歧在美国内部也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和党派差异,年轻人、民主党选民对以色列的批评最激烈,而共和党人和年长者则相对更支持以色列。   美国驻以色列大使迈克·赫卡比甚至搬出二战时期盟军轰炸德累斯顿的历史来为以色列辩护,结果引发更大争议。   这种辩护方式本身就说明,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已经难以用“反恐”或“自卫”来合理化,以至于支持者不得不翻出80年前的战争案例来类比,而这恰恰让更多人感到不适。     而从数据来看,美国人对中国的敌意远低于对以色列的不满,这并不奇怪,因为中国在巴以冲突中一直呼吁停火和人道主义救援,而不是选边站队。   相比之下,美国政府在以色列问题上的立场越来越孤立,欧洲盟友纷纷批评以色列,联合国多次呼吁停火,而华盛顿却仍在提供军援,这种外交上的失衡,或许也是美国民众对以色列不满的一个间接原因。     所以,从近期多项民调的趋势来看,美国社会对以色列的愤怒确实在快速升温,如果加沙的战争继续,而美国政府仍然无条件支持以色列,那么这种民意反弹可能会更加剧烈。

0 阅读:99
源源谈国际趣事

源源谈国际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