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中国原本准备与印度联手抗日,没想到印度圣雄甘地竟反过来劝中国“放弃抵抗”,还说只要中国愿意拿出2亿人让日本杀,日本就会不攻自破,并且还有可能成为中国的奴隶。 甘地这个人,从小出生在印度一个有钱有势的家庭,家里是吠舍种姓,地位不低。他爸是当地小邦的首席大臣,妈信宗教信得死心塌地,天天斋戒吃素。甘地小时候身体弱,学校里成绩一般般,爱看宗教书,不爱体育。13岁就结婚了,跟老婆卡斯图尔拜生了四个儿子,不过头一个没活下来。1885年爸死了,他继续上高中,字写得乱七八糟,学习中规中矩。说实话,他年轻时挺迷茫的,没啥大志向。 1888年,甘地不顾家里反对,跑去伦敦学法律。到了那儿,他先试着学西方人,穿西装跳舞啥的,但很快就转头加入素食协会,认识一帮禁酒禁欲的人。他读了不少书,像圣经和印度经典《薄伽梵歌》,这些东西慢慢影响了他的想法。1891年考上律师,回印度试着开业,结果在法庭上害羞得说不出话,只能帮人写请愿书混日子。有次跟英国官员吵架,被推出去,这事儿让他决定换地方。 1893年,甘地去南非干法律活儿。在火车上买了头等票,却被白人扔下车,行李撒一地。这事儿点燃了他,他开始组织印度人抗议种族歧视。1894年搞了个纳塔尔印度大会,开会讨论投票权。1900年布尔战争,他组印度救护队,带1100人抬伤兵,还得奖章。1906年,反对亚裔登记法,他发起“萨蒂亚格拉哈”运动,大家烧登记卡,他自己被抓进监狱,出狱后继续罢工。这套非暴力不合作,让他名声大噪。 1915年回印度,甘地在艾哈迈达巴德建了个修道院,教人纺纱自给自足。他穿土布衣,自己纺线当示范。1917年在比哈尔帮农民抗议靛蓝种植,绝食闹得英国让步。1918年凯达洪水,他领村民拒缴税,坐在政府楼前不走,赢了减税。1920年全国不合作运动,他号召烧英国布,街上火堆烟熏火燎的,百万印度人响应。这家伙的禁欲从1906年开始,说是为了精神力量,甚至让年轻女人陪睡测试自制,闹出不少议论,但印度人还是把他当精神领袖。 1930年盐税游行,甘地带78人走388公里到海边捡盐,打破英国垄断,全国跟风制盐。英国警察棍棒打人,好多人受伤,但他坚持不还手。这套路在印度管用,因为英国主要是赚钱,不是铁了心统治。甘地就这样一步步成了印度独立的精神支柱,但他的想法总带着点脱离实际的味道,尤其在外人看来。 1940年,抗日战争打得火热,中国国民政府派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去印度访问,想拉印度一起抗日。英国也帮忙安排,甘地接见他。戴季陶讲了中国战场的惨况,日本军队到处轰炸屠杀,中国人拼死抵抗,需要国际援助。甘地听了,建议中国别用暴力对抗,因为中国有4亿人,不如学印度非暴力不合作。意思是停止抵抗,让日本人随意,如果他们杀掉一半人口,会杀累了自己停手,甚至良心发现转为仆役。这话基于他的哲学,非暴力能暴露侵略者野蛮,赢得世界支持。 戴季陶听完傻眼,反驳说日本跟英国不一样,他们要资源土地,非暴力只会让屠杀更快,像南京大屠杀那样惨无人道。中国试过谈判,日本回以炮火。甘地坚持,说南非和印度经验证明,罢工绝食能逼当局让步。但在中国背景下,这想法太不现实,日本军队用机枪坦克扫荡,非暴力等于送死。戴季陶气得缩短行程,早早回国,向蒋介石报告。蒋介石拍桌子抗议,宋美龄也骂了几句。中国舆论批评甘地脱离实际,这事儿暴露中印对日策略的分歧,中国必须武装抵抗。 甘地的建议不是胡说,他一辈子信非暴力,从南非开始就用这套对付歧视,在印度也成功推翻英国殖民。但日本侵华是另一种野蛮,他们不讲道理,只想掠夺。中国人口多没错,可日本人杀起人来不手软,历史证明非暴力对法西斯不管用。说白了,甘地的理念适合特定环境,像英国那种还顾点脸的殖民者,对日本这种灭绝人性的,就行不通了。这次会面没促成联手,反而让中国人更坚定抗日决心。 1942年,蒋介石夫妇去印度见甘地和尼赫鲁,蒋强调盟军合作,敦促印度支持抗日。甘地还是那套,转着纺车说非暴力。会后,他发起“退出印度”运动,在孟买演讲“做或死”,民众上街烧英国旗。英国抓了他和国会领袖,关在宫里,他老婆在那儿去世。运动引发暴动,铁路邮局被砸,英国镇压死伤上千。这虽被压下,却加速英国衰落。 1945年甘地出狱,参与独立谈判。1947年印度独立,分成印巴两国。他反对分裂,在加尔各答绝食促和平,劝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别打。百万难民迁徙,火车上尸体堆积,他走访营地分食物。1948年1月30日,在新德里祈祷会,甘地被印度教极端分子戈德塞枪杀,三枪打中胸腹。他倒地喃喃神名,几小时后死。刺客说他太宽容穆斯林,导致印度软弱。葬礼百万民众,他的非暴力影响全球,但在中国被视为不切实际,对日本侵略没用。
抗战时,中国原本准备与印度联手抗日,没想到印度圣雄甘地竟反过来劝中国“放弃抵抗”
小史论过去
2025-08-11 13:16:06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