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这回算是把“铁哥们”中国的脸面踩了个遍,一边拿着中国的大把投资,一边干着

阿阿瑟聊世界 2025-08-10 14:26:50

巴基斯坦这回算是把“铁哥们”中国的脸面踩了个遍,一边拿着中国的大把投资,一边干着让人瞠目结舌的勾当。说白了,这不是简单的背信弃义,而是把中巴合作的信任基础当成了提款机。

据可靠消息,巴基斯坦竟然有13家太阳能公司,借着中巴经济走廊(CPEC)的幌子,玩起了套取融资、洗钱的“空手道”,这哪是合作,分明是把中国当冤大头耍!

这13家公司表面上承接太阳能电站项目,实际上却玩起了“高买低卖”的把戏。他们从中国进口太阳能板时,故意将价格虚报300%,比如实际价值1美元的组件,报关单上敢写成4美元,通过这种“价格魔术”,轻轻松松把120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45亿元)的黑钱洗白。

更离谱的是,这些公司在巴基斯坦国内销售时,以低于进口价40%的价格抛售,比如花4美元进口的组件,2.4美元就卖出去,表面上看是“赔本赚吆喝”,实际上通过虚构交易、伪造合同,把差额资金通过地下钱庄转移到迪拜、新加坡等地的空壳公司。

最讽刺的是,这些公司的“办公地址”要么是废弃仓库,要么是虚拟注册地址,甚至有公司老板月薪只有3万卢比(约合人民币1100元),却能调动数十亿资金。巴基斯坦海关调查发现,这些公司45%的资金都是现金存入,连银行流水都不敢走正规渠道,简直把洗钱当儿戏!

中巴经济走廊本是两国互利共赢的“世纪工程”,仅能源领域就有1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300亿美元。但这13家公司却把CPEC当成了“洗钱许可证”。他们利用中巴合作的关税优惠政策,以“清洁能源项目”为名申请低息贷款,然后通过虚报进口价格套取资金。更可恶的是,这些公司还伪造中国企业的授权文件,声称自己是“中企合作伙伴”,骗取巴基斯坦银行的信任。

更让人寒心的是,这些公司的资金流向直指中国。调查发现,部分资金最终流入了中国境内的空壳公司,这些公司表面上是“贸易公司”,实际上是洗钱链条的终端。这不禁让人怀疑:是不是有内鬼在里应外合,把中国的钱左手倒右手?

一边是13家公司疯狂洗钱,另一边巴基斯坦政府却在装糊涂。2022年中巴明明签署了《反洗钱合作备忘录》,约定双方共享金融情报,但巴基斯坦金融监管机构却对这些公司的异常交易视而不见。更可笑的是,这些公司连基本的财务报表都不提交,却能连续多年获得银行贷款,这背后没有“保护伞”谁信?

更气人的是,巴基斯坦在国际场合还装出一副受害者的样子。2025年4月,巴财政部长刚向中国请求将本币互换额度增加到400亿元人民币,转头就曝出这么大的洗钱案。这不是明摆着把中国当提款机吗?前脚借钱,后脚洗钱,这种“借钱不还还倒打一耙”的操作,简直把“铁哥们”的情谊踩在泥里!

这次事件撕开了巴基斯坦营商环境的遮羞布。中国企业在巴投资本就面临政策反复、安全风险高等问题,现在又冒出系统性洗钱案,以后谁还敢把钱投到巴基斯坦?更严重的是,这可能动摇中巴经济走廊的根基。CPEC的核心是“信任”,但如果巴方连最基本的项目监管都做不到,中国凭什么继续投入真金白银?

更让人警惕的是,这种洗钱行为已经威胁到中国的金融安全。这些公司通过伪造贸易单据,将资金转移到中国境内,很可能被用于支持分裂势力或恐怖活动。如果放任不管,中巴合作的“绿色通道”可能变成“危险通道”。

巴基斯坦这次的所作所为,堪称“农夫与蛇”的现代版。中国真心实意帮你搞建设,你却把合作当儿戏,把信任当筹码。13家公司的丑闻,不是个案,而是巴基斯坦系统性腐败的冰山一角。如果巴政府不严惩蛀虫、堵住漏洞,中巴经济走廊很可能变成“烂尾走廊”,最终损害的还是巴基斯坦自己的利益。

中国有句老话:“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对于真心合作的伙伴,我们可以两肋插刀;但对于背信弃义的小人,我们也绝不姑息。巴基斯坦如果还想继续享受中国的投资红利,就必须拿出实际行动,给中国一个交代!否则,“巴铁”变“巴铁公鸡”,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0 阅读:0
阿阿瑟聊世界

阿阿瑟聊世界

阿阿瑟聊世界